4月26日,华住集团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海友,在北京举办4.0升级产品的发布会。不同于越来越强调IP附加值的酒店战略,海友打算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能省则省”,在一线城市做个受年轻人欢迎的平价酒店品牌。 海友的一项调查显示,85.5%的一线城市年轻人仍会觉得生活不易。“现在酒店升级的一个热潮是做IP,做成网红酒店,但我们打算坚持最初的市场定位,做轻量的产品和实惠的价格,拒绝附加值。”华住集团品牌总监沈一飞在发布会上说,“节省下来的住宿花费可以用来在旅途中更好地体验风土人情。”
海友酒店的房价一般在200到300元之间(依据地段),主要在国内一线城市布局,北京的60多家海友主要分布在东、西、北三面的二环到三环之间,利用零散物业资源做酒店,接受海友管理输出的加盟店占多数。租金成本是酒店经营的主要成本之一,占据这样的地理位置,海友要如何控制成本盈利? 海友的做法是,省去早餐供应,使用精简的陈设和软装,维持整个行业以及华住集团中最低的服务人房比。“一般行业中的酒店人房比在0.17到0.2,海友是0.13,一家海友酒店一般有60至80间客房,酒店人员控制在7到8人,”沈一飞告诉界面新闻,“尤其一线城市,加上五险一金,人员成本高。我们计算过,如果能缩减一个人员成本,整个酒店能让出10到20元的房价,这是非常高的数字。” 华美酒店首席顾问赵焕焱告诉界面新闻,自己曾受邀参观了上海静安寺附近的海友店,认为海友品牌的特点是符合年轻人的喜好,以及管理上员工数量少,员工一职多岗。而这种充分利用人员的高效管理方式是华住的强项。 除了控制成本,海友的4.0版本也在设计上进行升级,例如在大厅利用大色块营造空间层次感,用鲜亮的颜色点缀客房,迎合年轻人喜好。另外,海友略微增高了台盆高度以适应顾客使用习惯,加强地砖防滑设计,在洗手间镜面增添防雾膜,增加化妆镜等。 在空间设计上,海友品牌设计师毛堃将卫生间的洗手台设计在过道靠近卧室的地方,利用了原本使用率低的过道空间,扩大了卫生间的空间,同时在客房也留出了活动空间,而不是“进门都是床”。
华住品牌总监沈一飞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升级了产品的海友门店有13家,其他加盟商会从海友的设计中心购买品质统一的设计服务,包括项目测量和项目改造方案以及全套图纸,随后在华住的内部渠道上获得远低于市场价的采购资源和工程资源。 海友北方区域总经理滕秀霞告诉界面新闻,去年全北京60多家门店的RevPAR(平均客房收益,计算方式是客房出租率*平均房价)接近200元,目前数据和2017年同期对比,又提升了26.5元,并且仍在增长。而海友品牌的GOP率(营业毛利/总营收),在北京市场能做到65%以上。 这在国内普遍唱衰经济型酒店的市场上显得十分难得。经济型酒店行业壁垒较低,导致国内经济型酒店在2002年至2012年间爆发式增长,供大于求,竞争激烈,同时面临租金、人员成本上涨的情况。不少经济型酒店品牌都在寻求转型,向中端酒店发展。华住集团本身也在2017年新增了316家中高档酒店,但仍把海友作为一个重要品牌。 海友品牌的第一家酒店诞生于2008年,到2018年发展到约400家规模。海友品牌CEO徐皓淳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已经入住汉廷的自有咖啡品牌“Niiice Café”未来也会加入到海友门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