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机缘巧合,前几年,黄山市的歙县和徽州区政府同时找到我,于是江山多娇规划院协创了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升5A项目,在整个协创过程中,我较深入地研究了徽文化,广泛考察了古徽州区域的人文自然环境,这一感觉愈发深切。 因为5A提升规划的准入条件是景观价值提升,而景观价值提升的关键首先是为徽文化寻找依托,所以,徽文化和古徽州如何对接便成为最大的问题。虽然,最后我们促成了歙县和徽州区两地的8个景区跨区联创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但毕竟两个县区代表不了古徽州的全部。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游徽州发出的慨叹。黄山和齐云山都处于古徽州地界,齐云山古称白岳,故有“黄白游”之说。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古徽州乃人间仙境,自然与人文俱美,富甲天下;一生都萦绕于梦,痴迷于心。汤显祖有“东方的莎士比亚”之誉,其扛鼎之作“临川四梦”,皆有梦境,可谓梦想高手;他又是旅行大家,通晓天文地理,古徽州能入其梦境,足见其美。 古徽州在哪里?古徽州辖现今安徽、江西两省风光最美处,北倚黄山,中盘齐云山,南接千岛湖。古时有“大小徽州”之说,“小徽州”指“一府六县”,“一府”是府治歙县,即徽州府;“六县”即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这是个地域概念,其格局始于唐,从北宋至清末,除元代有10年间称新安府外,其余时期因朝代更迭而称徽州、徽州路、徽州府,其“徽州”之名,前后沿用近800年之久,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古徽州美在哪里?其以襟淮北而挟江南之形,孕育了钟灵毓秀的自然环境和贾而好儒的人文意蕴,成就了蔚为大观的徽文化经典。南朝梁武帝曾有“新安大好山水”之说,后朱熹手书这六个大字,镌于歙县南源古寺燕石岩;并有《咏云岩》描述古徽州景色,“山行何逍遥,林深气箫爽;天门夜不关,池水时常满;日照香炉峰,霭霭烟飞暖。”古徽州交通阻塞,其地理山川颇有武陵桃源气象,故南唐许坚曾有“小桃源”之说,黟县西递村至今保留着“桃花源里人家”的匾额。 古徽州是个移民社会,文风昌盛,人杰地灵,素有“东南邹鲁”、“文礼之邦”、“文物之海”之称誉。徽文化作为与敦煌学、藏学并列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荟萃,其整体性、系列性特点,深刻昭示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古代社会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其文化精髓,如:徽州民居的“阴阳五行、风水聚落”,徽州宗族的“百年世系、群族而居”,徽州儒商的“行商天下、游贾四方”,徽州牌坊的“忠孝节义、天下无双”,徽州教育的“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乃至徽州理学的“聚则依理、分以喻义”,等等,无一不彰显徽文化的广博和深邃。 一代代的徽商远走他乡,穷一生之力赚得富可敌国的财富。随着徽州人的出外经商、游学、做官,徽州文化辐射到全国各地,尤其在徽商和徽州文人集中的江南,更是深受徽州文化的影响。徽州人占尽风流,贡献卓著,文成风,学成派,商成帮,俗益雅,独领风骚千百年,涌现出了朱熹、戴震、詹天佑、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这就有了一个“大徽州”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指向。 徽州人有很深的故乡情结,其终极目的仍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为此倾尽所有,建成深宅广院,雕梁画栋,然后安于斯、老于斯。有的人回去了,于是,一代代地构筑了奇幻般的古徽州;有的人却回不去了……千百年来,古徽州使得无数在外的徽州人魂牵梦绕,南宋一代学宗张栻有“想当醉倒卧永日,梦绕清淮归故乡”之句;朱熹终生不忘始祖故土,他常说:“吾家先世居歙邑之篁墩”,故朱夫子注《大学》、《中庸》必曰“新安朱熹”,《咏云岩》即其回徽州故里省墓探亲时所作。在外漂泊了近半个世纪的胡适,总是叨念着自己的家乡,这位儒雅的徽州人,对于故乡的山水风物,总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但却成为一个永远无法触及的梦。正如梁实秋在《胡适先生二三事》所述:“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他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胡适晚年写过一首《梦与诗》,“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个中情怀显然不只是儿女情长,对故乡的思念情怀也许是最浓重的。 令人遗憾的是,古徽州在民国元年废府留县;直到1949年设立徽州专区,但徽州六县之一的婺源划属江西,其含义已与历史上的“古徽州”有所出入;继而成徽州地区,并于1987年改为黄山市,行政中心也移至屯溪;1988年,绩溪划属宣城。至此,好端端一个徽州府降格至徽州区。历史上的古徽州,在地域上被拆分在两省、三市、六县、一区,赣北婺源成为它的“弃子”,宣城绩溪是它抛舍在外的“游子”,只有歙县、黟县、休宁、祁门还聚合在徽州区的周边,却早已改换了门庭,连同徽州本身一起“过继”给了黄山市。就这样,存续近800年之久、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徽州”当真就没了着落,真应了当地人“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古话。从歙县到徽州区,从徽州府到黄山市,从北宋至清末,再到现今,颇让人产生时空上的错乱、概念上的混淆和文化上的断层,古徽州成了一个彻底的文化符号,也成了徽州人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结。 现在,我很欣慰的是,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早已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前后,区域内文化挖掘、资源整合、景观价值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有了一个大的飞跃,旅游区游客量和综合收入迅速增长。更高兴的是,近千年的徽文化终于有了一个落脚点,但是,古徽州的六县一府毕竟没有全部囊括进来,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也是一种心痛。 有专家倡议“黄山”改回“徽州”,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古徽州从迷失到圆梦,现在不仅仅是正本清源,还要物归原主。本省宣城的绩溪和江西上饶的婺源都要还回去,还徽州一个真身,让徽文化之魂不再游荡,让朱熹、胡适们回归徽文化精神家园,让在外的徽州人找到回家的路,让国内外的古徽州追寻者心存一个真实的梦境。 毕竟近三十年的黄山市与近千年的古徽州相比,只是错乱的历史一瞬,但文化却是恒久的,我当然希望古徽州也是恒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