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旅游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今天是:

行者旅游

当前位置: Home > 在线旅游 >

为何数据和案例已成景区行业的温情毒药?

时间:2016-04-25 来源:行者旅游 TripMaster.CN 官网:https://www.tripmaster.cn

为何数据和案例已成景区行业的温情毒药?

旅游火了,景区也火了,在这么一个经济下行,多行业萧条的大社会环境下,景区的红火是否真实呢?有时感觉它更像一棵产业转型的救命稻草,被很多人牢牢抓住,不肯放手,就这样钱来了,景区火了(哈哈)。会议、讲座、大咖、金主、大数据、经典案例,让景区的“未来”越来越辉煌,走上了舞台,他们用无数的“数据”和“案例”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告诉大家这个行业的未来会如何如何,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收获更多,但真的会是这样吗?

大家都知道,用谎言验证的永远是谎言,那么用“伪数据”和“伪案例”验证的怎么可能是真结果呢?大家都相信那些所谓的“专家”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专家”们用数据和案例证明了自己是对的,观点是被佐证了,但是佐证观点的“数据”和“案例”的真与假又有谁会去考虑呢? “数据”和“案例”是一个行业发展的航标,能让行业从业者更好地掌控未来,把握现在。但对于旅游业,特别是景区而言,这恰恰是一个悲哀,一份温情毒药,不是因为“数据”和“案例”不好,而是因为缺少“真实”甚至没有“真实”。

一、行业自私  拒绝分享

 每一个景区都会整理自己的经营数据,并加以分析,为后期的产品打造、运营管理、营销推广做数据支持。这就说明了,景区行业是一个有数据的行业,但却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无数据”行业,因为什么?因为自私,因为拒绝分享。

在国内每个景区都有自己的数据分析,但这些数据几乎都被各个景区作为了商业机密予以保存,而我们能够看到的数据,都是加了水分甚至拍脑门拍出来的,即使你知道有水分,要合理去水,也无规律可循。真实的数据被企业当成了核心机密,而外报的数据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数据,给什么人看,做什么样的数据,反正真的不见天,说什么就是什么,就这样“山寨”数据来袭(大家都明白,哈哈)。

二、政绩行为  只升不降

2015年国家旅游局和统计局的数据闹了乌龙,很多人看了个乐呵,但是,这不就是一个常态吗?景区每年上报的数据,也就是政府外报数据,只能说是一个“官方数据”,这个数据有一个规律可循,那就是只升不降,无论你景区今年经营情况如何,请放心,你的游客量和营业额一定会涨的,因为地方要政绩、要面子,只要你活着,你就会被发展(哈哈)。

如果你装个实在,报个真实的数据上去,可能也会有人会提醒你——你报的数据是不是报错了,请重新报一次吧(哈哈,有人会明白)。这些数据,一层层上报,最后成为了我们的官方数据,成为了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各种理论的有力支撑,就这样,大咖出现了;专家,诞生了;景区,有“未来”了(未来在哪就不知道了)。

三、只看表象  难得本质

考察项目,是每一个“旅游人”都会做的事情,但是去需要看什么,却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因为,在这些考察的“旅游人”当中,很少有懂旅游的人,更多的是老板、投资商。到了景区,直接看到的就是游客的多与少,有什么新鲜项目,管理和服务上有什么特色等表象东西,为什么说这些是表象呢?因为这些是能够直接看到的,不需要动脑都能感觉到的,但是我们做景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是游客爆棚,而是挣钱。

我们看到了他们游客满满,却看不到它的成本与盈利(可能是赔本的买卖);我们看到了它项目的新奇,却看不到项目的真正效益(可能成本高于收入);我们看到了特色化高质量的服务,却看不到这些服务背后的故事(制度以及管理者的驭人之术)。在考察的过程中,无论你是专业还是业余,很多内在的东西都是不能够在一次考察过程中看明白的,因为,这些是所谓的“机密”(哈哈)。我们看到了别的景区火爆,就认为这个景区一定赚钱(真实情况却未必),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案例也就多了。

我们现在更多时候见的都是“表象案例”,而非“本质案例”,因为作为外人无法深入分析一个景区的好与坏,因为无法得到景区的真实数据和经营情况(如果是您自己的景区您会把最真实的情况全部拿出来做分享吗?),得到的也只能是“表象案例”。就是这种“表象案例”证明了太多人的观点,并且深深的影响着这个行业,但是“表象案例”很大成分上可能是“伪案例”,那证明的观点将又会是什么呢?(需要自己理解)“本质案例”才是真正的证明材料,但是在这样一个浮躁的行业环境里,真的是本质难得呀!

四、会议分享  尽皆软广

各种会议和论坛是“数据”和“案例”最光彩的舞台,大部分人都应该参加过各种各样的旅游会议,也聆听过太多的教导和分享,但都应该发现,每一个人的分享都不是那么单纯,在分享的过程中随处都渗透着自己公司的介绍、主营业务、优势亮点等,同时用数据和案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就这样分享出炉,引领潮流(明星效应呀,哈哈)。

会议成为了各个旅游公司的软广舞台,而“数据”和“案例”就成为了帮凶,一个观点一旦被证明是对的,就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只有少数人会独立思考予以评判。观点是被证明了,但证明观点的“数据”和“案例”谁又去证明呢(思考)?

景区,这是一个浮躁的行业,只要你敢说,就有人敢信,而且是很多人(很神奇,哈哈)。每一个老板,都要数据、要案例、要分析材料,最后再决定是否掏钱,以至于下面的人四处搜索追寻,在领导的高压之下,看到的每一条数据,那都堪比救命稻草,一个观念就是,有总比没有好,就这样一份份项目分析报表上的数据就出现了,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哈哈。

“数据”和“案例”因为缺少而欲显珍贵,因为缺少也就无人去考虑真伪,众人言者即为真,这是一种病态,明明没有数据,却非要弄出数据;明明没有案例,却非要指出案例。你是我的数据,我是你的案例,我们面面相觑,却始终未识彼此,相见彼此寒暄,听到别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微笑、默语、无言(自己心里都明白,哈哈)。

看着数据和案例,我们信心满满;听着专家的言论,我们精神亢奋;大把的花钱打造,我们乐此不疲,结果往往是,有钱任性几年,毒发了,放心不致命,有钱可以续命,哈哈。“数据”和“案例”绝对是好东西,可惜没有真货,以至于假货泛滥,每一个景区的格局都还在本位上,为了面子、为了卖个好价钱、为了某些特别的目的(哈哈),这个真货怎么能给你呢,哈哈。默默无语两眼泪,其实这是一个行业的悲哀,没有真实的数据,缺少真诚的交流,这个行业又如何发展呢?有钱可以任性,一点都不假,但结果铸就的很可能是一部部血泪史呀。

我们需要“数据”和“案例”,但我们却找不到真实的“数据”和“案例”,用这些不真实的“数据”和“案例”去引导着景区行业的发展,难道这不是一杯最温情的毒药吗?最特别之处还在于,有很多的人正在面带微笑慢慢细品,味道好极了(主动+自愿=?)!


百度搜索:为何数据和案例已成景区行业的温情毒药? 查找更多相关信息!


Google Search:为何数据和案例已成景区行业的温情毒药? Find more information!


------分隔线----------------------------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