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评网资本结构是开放性的,希望驴评网从携程分拆后,成国内旅游资讯最公开、有效的平台。不排除今后驴评网独立分拆上市可能性。 以较长一段时间来看,携程、途牛整体拆除VIE架构,完成私有化进而回归A股,并不明智。2015年那一波中概股回归潮,携程、途牛、去哪儿、艺龙、华住等等能站稳了,说明还是有这个定力的。但是,分拆业务和资产,旗下小分队甚至盈利能力强的精锐部队回归A股,正变得充满可能性。 携程对于旗下到底哪一版块能独立上市,一直在做着探索和调试。此前,成立于2011年的驴评网被寄予厚望。这个平台整合了携程酒店点评、目的地探索和社区服务资源,独立出来至少能做成个蚂蜂窝类型的。 范敏当时的表态已经很露骨:驴评网资本结构是开放性的,希望驴评网从携程分拆后,成国内旅游资讯最公开、有效的平台。不排除今后驴评网独立分拆上市可能性。 这个切口,在梁建章2013年回归进行“二次创业”时,被闭合了。梁氏的打法是将驴评网游记攻略及问答服务迁移至携程目的地探索频道,他有更现实的考虑,也看准了当时渐渐兴起的手机端,需要引入社区互动功能进行基于UGC模式的导流并增加频次、增强黏性。 但携程分拆上市的梦依然还在,“身在纳市、心系A股”。从目前的竞合格局来看,携程若拿出休闲度假版块去拼A股上市,是最理想和最具野心的。这种迹象已现端倪:2015年11月16日,携程宣布成立新的度假BU(旅游事业部)。 面对深耕度假领域的途牛、同程甚而驴妈妈,携程再一味自己出来搏杀,费时费力还不讨好,选择合作伙伴、借力打力是资本市场的喜闻乐见的手法。近期,携程与众信的携手就是一个试探。《众信与携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已经点题:未来1年内预计将通过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在出境游市场与众信旅游共同拓展。未来,双方的关系如何推演,有待观察。 更早一个时期,携程若实现发力增资,与同程、途牛的相关业务整合,联手冲刺A股的可能性不小。(尽管当时需要引入资本支撑烧钱大战的途牛、同程从自身经营安全角度,也未必会同意。)但随着万达系、海航系的入局,这种路径的现实性变弱。这就能理解携程没有附和万达跟投同程,本身所暗藏的失落感,同程重又掌握了主动权。 当然,同程现象也是挺有趣的,每次几乎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它都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且功力大增,同程的A股故事,还在持续讲述。 不过,现在就说携程放弃收购梦,为时尚早。回顾携程利用“三角关系”,实现的曲线收购,就会让人浮想翩翩。彼时的携程、Expedia、艺龙,再到携程、百度、去哪儿,此时的携程、海航、途牛。携程会不会还做那个在后的黄雀,会有解答的一天。可以肯定的是:携程与海航的关系,没有外界想得那么冷漠。即将召开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就是这两家联手协办的。竞合之道,会按照商业逻辑去走。 就途牛而言,绝不是一个软柿子,一路雄心勃勃,高层之间的默契度、匹配度本身就是极大的战斗力。征伐之路上,途牛的嗅觉、判断力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都显然异常突出。目前,途牛立于旅游场景中,在做多元化的尝试。一旦在哪个领域培育出独当一面的版块,途牛把它拿出来分拆回归A股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海航旅游入局后,对接其优质的航空、酒店、公务机、金融牌照等优质旅游资源,途牛分拆的条件也会更成熟。 一旦分拆业务完成,是老老实实排队,按照A股的游戏规则,争取做盈利了;还是实现连环扣杀,美股退市、拆除VIE架构、配套募资、对接壳公司、借壳上市,是需要想清楚的。前者而言,达到A股的盈利要求不算容易,创业板上市审核倒是略淡化了盈利要求,而主板中小板的松动,肖钢给过希望并说过,未来企业在内地上市也可以不要盈利条件,盈利要求也已经在改革。可惜他退场了,这个向度的改革是否推进不得而知。好在是分拆,拿出高增长、盈利空间好的版块,可以一搏。至于借壳,还真要好好物色一个对象,成本不会低。这方面的经验,海航系的凯撒估计倒有不少。 这从另一个向度也提醒了,整体回归A股的现实困难很大,别老惦记着高额溢价带来的巨大套利空间,而且A股对于盈利的较高要求,在和对手竞争时,你可能会难以展开手脚。 现在凸显的问题是,就目前A股的整体形势,有没有必要按照既定设想那么决绝地推进分拆回归上市。这是一个困扰,但总想找到最佳步点和介入节点,只会贻误战机,大方向立得住,就不要打退堂鼓。可以循序渐进地落地推进,期待水到渠成,但为了找到所谓G点而故意放慢进度,是短视的。 在旅游企业里抢得“头单”的战略意义还是很大的,而且一旦形势好了,排队自然也会更紧张。你不是嫌弃在美股的市值总被低估,A股确实对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都比较高,而且从案例来看,中概股回来之后基本都能获得资本溢价。这个账又不算了。要说A股不成熟,设想的分拆路径不就是让你占两头嘛。还担心切出高增长的业务,留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市盈率会更低。只能说明你的小心思有点多,选择即意味放弃。确立分拆回归大方向后,你最需要做的是考量诸多操作技术环节(困难自然不少,去年暴风科技连拆除VIE结构上市都被认为困难重重,最终却在众多分析文章中被确立为“榜样”。同样,更早前的神州信息带来的示范作用,让资本市场更坚信,困难都是用来克服的),而不是将时间和精力耗在这些小算计上面。 即使分析一下A股股民与旅游人群的重合度,你就会对产生的品牌有效宣传动心。目前的OTA之争,要警惕存在感不足,成为温吞水甚至半隐形人。某老牌OTA离第一阵营越来越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对通过大战刷出存在感越来越生疏。倒是驴妈妈虽还没挤入XQTT四大豪强把持的第一阵营,但营销出色,抓住几个有特点的产品(驴妈妈的话语体系更喜欢称之为IP),并有效地发挥出自身综合势能的优势,可以说较为完美地实现了品牌溢价。尽管驴妈妈母体公司选择新三板,被有的业内人士视为泄了一口气,是认清形势的现实选择。不过,未来切出核心的驴妈妈不太可能,但切出帐篷客谋划独立上市还是有想象空间的。 再来看看外围企业,国内两大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对于分拆业务回归A股早有谋划。以金融产品为例,在阿里巴巴雄赳赳敲钟纳市之时,就偷偷留了一手,比如蚂蚁金服就没有打包进来;而京东金融A轮融资就达到66.5亿,刘强东明确表示,京东金融会考虑分拆上市,上市的首选是在国内。更别提百度了,它分拆的野心和动作显示,可能拿出的都不止一两个板块。 只是,互联网金融,国家政策层面收紧的迹象很明显了。OTA要拿出这个版块去拼,没竞争优势,起点也低,现实可能性说服不了投资方。 至于阿里旅行会不会从阿里巴巴集团分拆出来,甚至立足A股的中青旅会不会拆分出遨游网更大野心地赶赴H股或纳市,等等,都值得追问以及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