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云南有800多家旅行社,昆明有400余家,但是昆明有一半数量的旅行社长期没有经营业务,在业内称之为‘僵尸社’。”昆明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昆明风光国旅总经理朱伯威说,由于行业没有强制退出标准,所以这些旅行社即便不开展经营业务,也始终存在。缘何如此多的旅行社都是“僵尸社”?《工人日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零负团费模式导致‘僵尸社’到达一个临界点。”多位云南旅游业领军人物向记者表达了这个观点。云南是这种模式的重灾区,零团费早已做不到,而昆明旅行社多是负团费接客,且在近两年愈发厉害,已经达到每位游客负1600元的地步。也就是说,外地的组团社每发一位客人给昆明的地接社,地接社不光不挣钱,还要以每人1600元的价格倒贴给上游(不含机票)。两年前,地接社需要倒贴1000元。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昆明很多旅行社靠高回扣、高佣金才能活下去。“云南的玉器、银器资源是一大特色,购物店就采取返佣的方式,给旅行社回扣,最多达到70%,即珠宝商每卖100元商品,要向旅行社交70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导游告诉记者,购物返佣给旅行社的诱惑太大了,所以现在旅行社在赌概率。而因为要向旅行社交钱,这就直接促成了珠宝商家提高定价。 “以前旅行社还可以做到盈亏平衡,现如今昆明旅行社只要开张就亏损。”上述人士指出,昆明旅行社间的竞争很惨烈,已经过剩。 “旅游产业不健康”,有关监管部门并非没有注意到。根据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的说法,不合理低价是旅游市场乱象“百病之源”。昆明等地接连出现“导游辱骂游客、强迫购物消费”事件,根源都是不合理低价。 记者调查发现,昆明市场上不少小旅行社都是挂靠在大旅行社经营的,对外宣称是大旅行社的某个部门。对旅行社经营管理者来说,承包挂靠是个比较简单的经营管理方式,旅行社对其承包者的管理方式粗放,甚至失控。很多旅行社以“赌团”的心态经营,有利润就接单,没有盈利就不开展经营业务。尽管如此,行业却没有强制退出机制。 对此,行业主管部门调研之后,认为旅行社的问题在全国都带有共性,要改变这种“僵尸社”的局面,需要在行业中扶持一些大的旅行社,树立起行业的标杆,引领整个行业结构优化发展,鼓励旅行社集团化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