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旅游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今天是:

行者旅游

当前位置: Home > 在线旅游 >

实景演出项目的三个决策条件

时间:2016-02-03 来源:行者旅游 TripMaster.CN 官网:https://www.tripmaster.cn

2004年3月,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推出后,实景演出的“印象风”刮遍全国。时至今日,实景演出仍在部分景区项目选择的范围之内。

实景演出项目的几个决策条件

我有幸见证了“印象-刘三姐”诞生的全过程。前几日,在广西与友人谈起一个文化旅游项目的运营问题。很巧,他也说要做实景演出。后来,我去实地看了看,感觉条件比较有限。实景演出往往是好几千万乃至上亿的投资项目,出于好心(也有担心),我明确建议他慎重作出这样的决定。

实景演出项目的决策并不比一般的商业项目决策简单。与艺术生产(或者说审美)有关的那些非标事项掺和进来之后,后期运营的不确定性可能大大增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一般的商业项目的决策更复杂,决策起来更难。

细分市场、目标市场、作品定位、剧本创作、投资预算、股权结构、成本控制、财务策略、营销策略、团队建设等等都在《项目运营规划》里搞定之后(参看拙作《舞台剧运营》,2009,广西人民出版社),实景演出就可以做了吗?不一定。

个人认为,基于旅游的实景演出可能是有前置条件的。我把它概括成三点:第一,有美景;第二,有好故事;第三,这个好故事能够产生有利于景区的品牌联想。

实景演出之所以“敢”以实景部分地取代舞美进行商演,是因为实景确实美,实景这个“天然去雕饰”的舞美比人工舞美更好看、更震撼。这是所谓的“有美景”,它其实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没有美景之“美”作为舞美的一部分参与演出,实景演出不成其为实景演出;

(二)与呈现故事所要求的舞美不协调的实景,即使再美,意义也不大;

(三)难以入目的实景——比如水泥结构的像火柴盒的民居、工厂的烟囱等——一旦不可避免地作为舞美的一部分进行呈现,对实景演出将不止是一种伤害。

没有与当地有关的好的故事,估计谁也不会想到要做实景演出。从小你就知道,今天还一直挠拨得你痒痒的那个家伙才算故事。这个故事如果跟《刘三姐》的传说或者《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彩调一样,本身就是文化品牌的话,我们可以说,以此为基础做实景演出算是有了文化准备。做有准备的事,成功的概率应当会高一些。这是所谓“有好故事”。好故事就是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拿来做项目运营、城市营销的极好载体。什么是符号?红绿灯就是符号,看到它你就会下意识地停或者行。看到它,就会令你想起一个景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就是文化符号。

光有好故事还不行,这个好故事还必须不能与你想要的东西——比如文化主题、品牌传播、形象塑造等——“两张皮”。这是所谓“这个好故事能够产生有利于景区的品牌联想”。打个比方,如果你要做一个薰衣草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你从小听到的、今天还记得的无非是一个铁匠打得一手好铁的故事,并且这个故事压根儿就跟薰衣草挨不到一块,我觉得你还是放弃以此为基础做实景演出的梦想。“两张皮”的事情做起来,怎么感觉都有自己给自己添乱的味道。

做啥事都不容易,做实景演出尤其具有挑战性(前面说过的,艺术上的非标事项容易大大增加项目生产运营上的不确定性)。想想看,为什么有的会踏上囧途?

别急,慢慢来,先把前面的事闹明白。


百度搜索:实景演出项目的三个决策条件 查找更多相关信息!


Google Search:实景演出项目的三个决策条件 Find more information!


------分隔线----------------------------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