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旅游创业者大部份都没有从事过旅游产业,也不了解整个旅游产业链的生态及旅游法规,底下就大致来说明一下: 台湾的观光旅游产业分为「旅行业」、「旅馆业」、「观光旅馆业」及「观光游乐业」,我想除非你很有钱,或是中乐透或是富二代,不然除了「旅行业」外,绝对不会贸然去开饭店或建游乐园的,所以大部份的旅游创业都会选择以「旅行业」下所包含的旅行及相关代订服务业来着手,但要开始启动前请先看一下「发展观光条例」,这条法规包含了整个台湾的观光旅游产业所要遵守的母法。 接下来再介绍一下从我在1987年接触旅游业开始时的产业状况及行销通路模式…. 期间经过了以平面媒体为主要的通路及网路刚起步的Web1.0的时代,然后2004年开始的Web2.0的社群部落格时代,慢慢的广告通路转向网路媒体,2007年Facebook及智慧型手机在台湾兴起,观看手机的行为变成了常态,到了2015年行动支付及更多在手机上的应用满足了更便利及碎片化时间的运用。 目前现在的台湾旅游产业经营的类型有「行程产品」、「搜寻比价」、「旅游工具」及「旅游P2P」四种: 行程产品 搜寻比价 旅游工具 旅游P2P 再来看一下全球的观光旅游市场状况 根据世界观光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在1/18发表的报告显示,纵使全球担心恐怖主义漫延,2015年的国际旅游游客人数还是增加了4.4%,达到历年来最多的11亿8000万人,而中国、美国、英国及德国游客是在旅游期间花费最多的人民,另外观光客消费也有上升的趋势。 以上是给旅游新创者对于台湾观光旅游产业及全球市场的有一个初步的概况,接下来必须要再好好的思考及与更多人交流才能有一个比较可行的雏型想法,建议可以进行底下这四个步骤: 阅读吸收更多相关的国内外资讯 旅游产业相关的研究分析报导在台湾并不多,不过可以在Inside或SmartM等科技电商媒体找到一些相关的文章,相对的在中国就有专门报导旅游产业的行者旅游(dotour)、环球旅讯,科技媒体36氪及数据商艾瑞网,还有不可错过的专门报导旅游产业的英文网站Tnooz。 在实体与虚拟中与人交流 在线下可以多多参与类似RTM泛旅游的组织聚会或讲座,除了吸取前辈的经验外,也会接触及认识更多旅游新创相关的朋友,互相交流可以激起更有趣的想法,当然也可以互加Facebook好友并延伸到网路上,在Facebook上交流分享并加入相关社团互相讨论,也是加强扩张人脉的好方式。 反覆想像各种不同的思维 如同上面两个步骤中,每天会吸收各方不同的资讯及与人交流中而产生很多的心得,当看到一个新的模式出现或是成功的案例等(不一定是旅游相关的),就必须去思考如果在旅游产业的领域上会有什么新服务?或是已经在中国很夯的东西在台湾适不适用?另外一些趋势的相关报导也可能可以诱导一些创新服务的点子。 创造及洞察需求 谁能整合应用创造使用者的需求,就有机会是赢家,例如贾伯斯在推出iPhone时,以手指触控萤幕并搭配手势来控制手机上的软体时,可以说是创造出一个很厉害的需求,不过创造需求可能比较困难一点,但是你可以好好观察旅游使用者的需求在哪里?像KKday就解决了自助旅行者的痛点,如事先买到门票或是可以买到当地特色的活动等,让自由行的旅客比旅游团更能玩得丰富。 另外也可以直接一点从旅游的五个循环中去找出创新的服务模式 以目前来看在右半边(红海)的部份已经有太多的参与者,例如做旅游资讯可以比别人丰富吗?或是你的旅游产品价格会比别人更有优势吗?不过还是有些服务是有特色的,像Niceday开发出很多在台湾的创新体验活动,这是一般旅游业者没有提供的产品。而左半边(蓝海)的机会可能会比较多,因为在旅游当中一定会使用到手机,所以有什么服务是可以解决在地的痛点?甚至于是可以即时的预定及付款?或是提供可以马上找到人可以协助遇到的旅游问题?虽然这部份的机会多,但也要注意不要去碰一些Google或一些大公司已经在做的事,例如全球景点或餐厅的即时上传点评。 所以接下来2016旅游新创会有哪些可能的机会呢?我认为有四个方向可以去思考的: 一. C2B消费者端的掘起 旅游最早的C2B模式就是Priceline了,它让消费者可以用竞标形式订机票、旅馆及租车的网站,但这种竞标整合供应商不是一般新创的小公司可以做得来,不过还是有其他的模式来尝试,例如开放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网路上协作或以客制化的方式来创造独特的价值,中国的6人游旅行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客群就是不想参团又没时间规划,但又想有点自由行的感觉,这部份6人游都可以按消费者的需求来客制处理。 二.主题分众化 现在要做大众化的产品机会已经不多了,而且都只是在拼价格,所以相对的做「主题分众」的就有潜力,但必须要做到最专最精,不只是产品,连同行销的内容也要能够说服及吸引潜在的族群,平常不论在线上或线下都可凝聚同好社群,最好能够拉拢达人意见领袖一起参与,例如专做马尔地夫旅游的钛美旅行社,以及雄狮旅行社的单车旅游等。 三.满足碎片化的需求 旅游的方式自由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需求更为个性化及深度游,往往号称可以一站购足的旅游网站也不能满足他们,因为他们可能会去廉航的比价网站去买机票,然后再去Airbnb去找住宿,以及到目的地旅游网站KKday去订门票或是在地体验活动,但是当中最多变化的是目的地旅游网站所提供的商品服务,旅行当地涵盖了“食、宿、行、游、购、娱”各个环节,而从游客的角度,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移动中的场景,而每个场景都有无数个痛点,是否思考行动网路可以成为工具应用跨界切入旅游场景,创造一些非标准化的产品服务并解决游客在当地的痛点? 四.分享经济 李开复在去年提出「共享经济才刚开始,大部分服务业都会被颠覆」,内文点出了一些重点可以参考一下,那除了出租车子及房子外,还有什么部份是有机会的呢?其实只要有东西是闲置的就有机会成为别人需要的资源,例如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甚至于是时间或语言都是,5945呼叫师傅就是不错的分享经济模式,另外Cyber Go推出的真人即时旅游翻译系统「译游Tour Talk」,虽然可能是配置好专人来服务,但是否可以找有空闲的人按时间计价做即时翻译呢? 那旅游新创又会遇到哪些挑战呢? 一.新产品或服务需要教育 通常新产品或服务的创新理念需要大量地努力教育以吸引潜在消费者,使其了解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所以你必须提供足够的资讯及消费者的使用经验,再透过有效的内容行销扩散出去,这些都是要该花费的一些行销成本。 二.各国政府的法令 这个问题常常会在创业圈被讨论,特别是旅游创业,因为在台湾旅行业当中的大部份业务是属特许行业,像旅行社的机票、旅游团、安排有交通工具的行程产品及导游领队工作,没有旅行社执照是不能安排及贩售的,之前我有写过一篇「新创团队及部落客应该要注意的旅游法规」,里面有一些常见的问答可以参考一下。 三.持续营运的资金 这项是很实际的,但也是很现实的,新创都可能会面临到是否可支撑到损益两平的时候。 四.有效的整合资源 单一家旅游新创要露出版面、要让大家认识你其实并不容易,纵使刚上线有话题可以搏一些版面,但要持续的让产品服务有议题有故事性才能够扩散,其实也可以想想与其他的新创结盟合作,搞不好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共享互惠。 五.跨境两岸、华人、全球性 这个挑战相对的就高了许多,除了中国的网络环境、法令、行销模式等等外,想要做到亚洲其他国家,甚至于到欧美,这都必须要有更多的资金及人才才能够达到开始的第一步,但只要产品服务够好、有中国概念,或许有机会让金主或创投进场协助。 (行者旅游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