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方两会的召开,消停了几天的“专车”监管话题再度被广泛提起。 这次聚焦的重点在“是否允许私家车接入到公共交通服务领域”。有北京政协委员建议,政府认可滴滴、优步的运营模式,给他们发放合法牌照,授予其合法的运营资格。在一年前,专车是否合法话题两会上闹得沸沸扬扬,交通部部长杨传堂一句“专车对运输市场有积极作用”引得全民欢呼。 一年时间,专车争论重点从这一模式是否应该存在,发展到私家专车应该如何存在。可见频繁出现在两会议题中的专车其实已经一步步被洗白。 从“是否合法”到“私车接入公共交通” 在去年两会之时,针对专车是否合法化曾引起一场全民大讨论,其导火索是一则报道。 这篇刊登于2015年1月7日的报道以《北京官方认定“专车"属非法运营 执法部门将严查》为题目,直指“目前多个软件提供专车服务,实际上就是变相为乘客提供了黑车。”“北京首次公开认定私家车通过打车软件拉活属于非法运营。”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方面,社会舆论一边倒地认为“查处阻碍社会进步,是一种创新倒退的表现”;另一方面,滴滴们以“共享经济”作为包装,到处请愿。 在巨大舆论压力之下,交通运输部给出解释,肯定专车模式:“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但也表明各类专车软件公司“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 掌声还没鼓完,便被泼了一盆冷水,交通部门的表态实则将私家车接活关在了门外。由于滴滴、Uber平台上私家车数量的巨大,专车与私家专车几乎被划为等号,尽管之后延伸出快车、顺风车等说法,但在用户体验上并无多大差别。 于是专车合法问题被追问到全国两会上,这次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回答了八个字“鼓励创新、规范管理”。 没有厉声厉色就是有一定暧昧态度了 时至今日,尽管已经鲜有观念试图从法律角度辨析专车是否合法,讨论的重点更多放在私家专车如何与公共交通平衡。 在今年北京两会上,经过媒体私家专车接入公共交通服务的声音被放大(来自新京报):
面对政策,已经从容的滴滴们 “(快的公关总监)叶耘正在整理一些专车市场的资料,这些资料将提交给关心专车市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叶耘希望他们能帮忙把企业对专车领域的诉求以提案的方式递交上去。”去年两会时期,经济观察报以《两会外的提案:快的专车能否破门》来形容专车企业在这一时期的忐忑与不安。他们以创业企业的身份,试图塑造一个政策制定下的弱者形象。 相比较去年两会时的紧张,现在的滴滴显得从容很多。尽管目前北京两会已经召开5天,但滴滴方面告诉虎嗅,他们目前还没打算通过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将企业对专车领域的诉求递交上去。 或许今年的滴滴已经不需要通过这种途径来展现诉求。从到政府挖司局级干部到开辟政府业务,再到开辟拼车业务规避风险,滴滴处理政府关系的手段已见高明: 1、挖来司局级干部:滴滴首席发展官李建华,原为政府部门司局级干部,这是中国官员下海的最高级别。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建华毫不掩饰的说,他的工作是要推动现有政策改革。“在滴滴做政府事务,是有史以来压力最大的。”“我要在法律和道德的基点上做点事情。在中国,我是官员下海的最高级别。我以前在政府做的事是跟约谈有关系的,但现在我们要推动现有政策的改革。” 2、政府业务:2015年6月,滴滴宣布推出“滴滴政务版”为政府机构提供用车解决方案,政府机关用户可以自主通过管理后台,为不同部门和级别的公务员设置不同的车型、时间等用车权限。而江西上饶市成为达成合作的首个地级市。 3、拼车:去年下半年,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严苛门槛,专车平台也顺势而为,谋求多元化业务布局,尤其是在拼车市场上。相比较专车,拼车政策风险较小,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在回应出租车行业改革的焦点问题时表示,合乘和顺风车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小客车顺路拼车共享模式,能缓解交通压力,这是交通部未来会鼓励的。 但是,专车新政的靴子一日未落地,“非法营运”的利剑就将一直悬挂在专车平台的头上。 交通部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一个月的征求意见早在11月份便已经结束。从公开的结果来看,尽管此前各个专车平台也向交通部表达了意见,并未起到太大作用。超过半数的意见是支持将专车纳入监管、专车车辆改为出租客运资质、司机从事专车需要考取从业资格证,并且专车价格要高于出租车。 如果规定严格实施,专车平台无疑会遭到重创,平台上的私家车基本上会被挡在专车门槛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