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旅游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今天是:

行者旅游

当前位置: Home > 在线旅游 >

河西走廊迎来旅游崛起新时代

时间:2015-06-29 来源:行者旅游 TripMaster.CN 官网:https://www.tripmaster.cn
随着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热播,以“丝绸之路精华段落”而享誉国内外的河西走廊再次引人瞩目,人们对这条承载过文明和辉煌的通道无限神往。

那么,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背景下,在兰新高铁开通等利好消息叠加的机遇面前,河西走廊怎样重现昔日辉煌?旅游崛起,成为河西走廊焕发新的生机的最佳选择。

曾经的辉煌会否重现

位于甘肃中段、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是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东西长约1200多公里,西汉时设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这条世界最长的自然长廊既是大漠戈壁、雪山冰川、绿洲草原、河流山涧交错组合的壮美自然遗产地,又是由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构筑的文化遗产集聚区,也是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

历史的辉煌能否在今天的河西走廊延续?这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河西走廊》播出后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认为,随着时空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今天河西走廊的功能和担当已有了改变,尤其是随着信息、交通等条件的改善,河西走廊昔日驿站、给养、缓冲的通道功能已逐渐减弱。进入高铁时代后,“千里丝路一日还”的便捷更是让河西走廊成了“呼啸而过”的地方,所以,如果缺乏新的竞争优势,依然靠发展通道经济支撑河西走廊,难度相当大。

凭借遗留在廊道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河西走廊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金昌五市,近年来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进行了探索。可是,在“各自为阵”等短板的制约下,河西走廊目前的旅游格局远远不能与其“丝绸之路精华段落”的美誉相匹配。

在许多旅游业界人士看来,多年不均衡的发展,让人们对河西走廊的认识有了“以点带面”的偏差,误认为河西走廊就是敦煌、张掖,事实上武威等地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旅游资源。

敦煌市旅游局局长魏志忠坦言,目前,河西走廊旅游业仍处于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资源未合理开发、旅游景区整合力度不够、旅游配套设施欠缺、旅游人才不足等现状。近两年,航线航班增多、兰新高铁开通、旅游车辆增加,缓解了河西走廊交通瓶颈的制约,但在旅游交通方面,仍需要大力改善。

兰州君悦之旅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徐朝雨在和笔者交流时也以实例证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迫在眉睫。“服务水平的差异也能折射出整个旅游业的水平。”

再度崛起需要支撑

西北师大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认为,《河西走廊》纪录片将河西走廊作为一个整体,以文化纪录片的形式在全国播放,引发人们对河西走廊的广泛关注。该片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综述河西走廊的历史地位和今天的意义,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政治性,同时该片的呈现手法也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大量用演绎的方式来再现情景,使很多文物和地理未曾得到展现是个缺憾,但这种缺憾却会极大地刺激艺术家们来河西走廊进行多方面的创作,更能丰富人们对河西走廊的解读,而这些解读又会极大地刺激传媒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徐兆寿说。

徐兆寿认为,纪录片将人们对丝绸之路的关注缩放到河西走廊,又使人们对敦煌的关注扩大到河西走廊,使河西走廊一下子跳入人们眼里,因此对丝绸之路的旅游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外,纪录片中还大量展现了河西走廊的绿洲,使河西走廊呈现出丰富的地理环境特征,颇具吸引力。
在把多勋院长看来,今天河西走廊的生态条件尤其是水资源已经无法支撑它在工业和农业方面的崛起,文化旅游产业将是今后河西走廊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将成为河西走廊未来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今天河西走廊的生态条件已经非常脆弱,又肩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所以一定要避免去做大的工业项目布局。”把多勋分析指出,眼下各种利好政策机遇都在河西走廊涌现,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河西走廊的文化“廊道”意义将被重新聚焦,将其打造世界知名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国际文化旅游廊道”条件良好。

“2015年,兰神国旅在布局上会有所调整。要回归家乡甘肃,因为我们对河西走廊旅游业的崛起信心暴增,河西走廊的崛起,将助推甘肃旅游进入大时代。”甘肃兰神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裴建宏说。见证了甘肃旅游发展历程的他回忆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河西走廊的旅游主要靠汽车线,自然条件很艰苦。但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河西走廊旅游在敦煌率先崛起的撬动下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处于甘肃丝绸之路中段的张掖市,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2014年张掖接待游客人数基本与敦煌持平。

裴建宏兴奋地说,通过线上推介,很多C端客户表示河西走廊将是2015年自己非去不可的地方,一些已经来过的游客也表示要重走丝路,重读河西走廊。“最让我们振奋的是之前对嘉峪关、敦煌、张掖包机业务信心不足的合作伙伴也重拾信心。”裴建宏说通过纪录片全景呈现河西走廊的文明和辉煌后,河西走廊的游客结构会更加丰富,看景的、拍景的、户外的、体验的都会来,而且“一地多游,一地多日”的旅游格局一定会实现。

“一直以为甘肃除了敦煌就没什么特别的景致,河西走廊只有戈壁滩和漫天黄沙。《河西走廊》彻底颠覆了我对河西和甘肃的认识。今年一定要去那里看看,去体验一番‘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边塞风情。”这是一位天津朋友在看了《河西走廊》之后留在朋友圈里的一段话。

魏志忠说,河西走廊是一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但历史的沉淀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2015年“丝绸之路旅游年”的确定,央视《河西走廊》纪录片的热播,兰新高铁的开通,河西走廊旅游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加之随着河西走廊被上升到“关乎国家经略”的重要战略地位,带来优惠政策的倾斜、交通状况的改善、交流平台的搭建等,这些都有助于旅游业发展渠道拓宽,机遇增多、空间变广、理念更新。

“相信今年入甘的游客对河西走廊的关注度会更高,河西四郡本身就是一个品牌,加之多种利好叠加,河西走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都将迎来新的聚焦。”甘肃旅游控股有限公司企划管理部经理魏学强表示。

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廊道

舞台已经搭好,接下来的戏又该如何唱呢?

把多勋指出,欲将河西走廊打造成世界知名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国际文化旅游廊道”,找准定位非常重要。在他看来,由于河西走廊距离成熟的旅游中心地带相对较远,交通成本、交易成本高;而从市场热度看,河西走廊依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旅游目的地,固难形成产业。他表示,对河西走廊将成为众人“因旅游而旅游”的目的地这一美好预期并不看好,他认为河西走廊如果按照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去打造难度太大。因此,他建议,河西走廊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通过“截留”一定规模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交流的各种各样的客流,让他们变身游客,从而为旅游聚集人气。而针对眼下团队游客减少,自助游、自驾游、深度游游客比例上升的现状,市场可围绕“畅游丝路,畅游河西走廊”设计产品,让更多的人更长时间地在“廊道”停留。除此以外,整个河西走廊旅游要按照“大景区”、“大境区”的思路去布局打造,改变目前五市各自为阵的做法,实现真正的联动发展。

“河西五市旅游资源各异,但也有重叠的地方,在定位上必须有很大的差异才能让游客有畅游的意愿,最怕出现各行其是,五市一张面孔。”把多勋说,如果河西走廊上的五市,给游客的旅游体验感谁也代替不了谁,那就意味着旅游廊道运行是成功的,所以,这个差异度非常重要,至少要保持在75%以上。

魏志忠表示,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节点城市和商贸重镇,特别是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随国家“一带一路”总体规划通过审批,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启动的大好机遇下,要重点解决好敦煌旅游目前存在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可回头性不足的问题,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同时,利用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越野拉力赛、戈壁挑战赛等多种节庆赛事的举办,更远、更广地推介河西走廊的独特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并在“河西五市旅游联动发展”的舞台上,扮演好敦煌自己的角色。

《河西走廊》恰似为国家“丝绸之路旅游年”启动吹响号角,而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更应该抓住机遇。徐朝雨认为,首先应该充分利用河西走廊的区位优势,以走廊状的点带动整个甘肃旅游的发展,就省内而言,高铁游丝路,高速通4郡应该作为热点去推动;要加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不能让如厕难,或者戈壁滩上以车为界,男左女右的如厕方式继续存续下去;同时还要在旅游汽车队伍服务水平和车辆管理水平,以及河西走廊线上导游队伍的建设方面多下功夫。

“可以说,张掖旅游的异军突起为整个河西走廊旅游的拉动做出了贡献。作为旅游最前沿的我们,现在最希望看到金昌、武威两市旅游得到更多的关注,让河西走廊旅游业真正实现联动发展。”和裴建宏的期望一样,很多业界人士都希望在河西走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手”联手、各个要素环节联动,以此来实现让旅游业在河西走廊的沃土上枝繁叶茂。

百度搜索:河西走廊迎来旅游崛起新时代 查找更多相关信息!


Google Search:河西走廊迎来旅游崛起新时代 Find more information!


------分隔线----------------------------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