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旅游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今天是:

行者旅游

当前位置: Home > 在线旅游 >

低级黑背后 神州专车意在“特许经营权”

时间:2015-06-26 来源:行者旅游 TripMaster.CN 官网:https://www.tripmaster.cn

今年初,滴滴专车、一号专车、易到用车被列入专车的整治名单;4月30日,Uber广州分公司因“涉嫌非法运营”被有关部门检查;5月6日,Uber成都分公司也被调查;几乎同时,滴滴专车被武汉交管部门约谈,“就专车事宜进行磋商”……

几乎每一家经营得不错的专车公司都遇到过来自“有关部门”的压力。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在上述地区,专车服务并没有被禁止,反而在继续发展壮大。有个小插曲,Uber广州被“调查”后,深圳的Uber司机告诉我,“事后广州对司机和乘客的补贴力度更大了,我们开玩笑说深圳也可以查一次嘛。”

相关政府机构对专车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但是今天,同样提供专车服务的神州专车却突然用一组广告对Uber发难,而且直接给Uber扣上了“黑车”的帽子:“Beat U!我怕黑专车”。

中国互联网竞争总是很难和体面划上等号。在笔者看来,神州专车这次不仅丢了体面,更暴露了它真正的价值观和目的:将自己塑造为“合法专车”的唯一范例,向有关部门索要新的“特许经营权”。

按照神州专车在这组广告中的逻辑,不只Uber和滴滴快的正在发力的“顺风车”,就连1号专车旗下的“1号快车”,甚至易到用车的“免费搭车”都有“黑车”嫌疑。

那究竟什么是黑车?漫天要价、挑活儿、超载、没有坐车凭证无法维权……而监管机构试图给出的拿得上台面的打击黑车的原因是:不能保证服务,不能保证安全,以及偷税漏税。

针对上述问题,Uber、滴滴快的和易到们都能依靠技术和自身的运营规则较好地解决,唯一的问题是,在以前科技不够发达的环境下,监管部门依照当时情况,规定没有合法营运执照的车辆私自收费载客,即涉嫌“黑车”运营。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的专车服务的创新,“黑车”的界定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对“黑车”大加惩戒的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一位官员也公开表示:专车服务弥补了出租车服务缺失的一些服务特性,规范专车更多应该做的是为现有的专车服务商开正门、开大门。

可见,监管机构对“专车”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政策博弈和修正的空间已经出现,更何况“拼车”这种形式既合法又被鼓励,各专车公司以“拼车”为名义的服务并不容易被一棍打死。

但神州专车的这条广告,毫无疑问试图将以上其它专车服务公司创造的新机会,以及监管政策和方式可能出现的变革方向,都归入到了“黑车”的范畴之内。在“如何看待专车”这件事的价值观上,神州专车完全趋附在了现行的监管制度和各地交通管理机构的一方。

没有任何一家正常的互联网公司会这样理解技术变革与监管的关系。神州专车这组广告释放的信号,不仅在于打击竞争对手,更在于站队“投诚”,试图获得专车领域新的“特许经营权”。

本质上“特许经营”的出租车经营已被证明不再适合更多人出行的需要,这才让专车服务借助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迅速发展起来。而神州专车却希望在专车领域复制一个新的特许经营权,然后自己获得它。神州专车一直自己购买车辆,统一招募司机,给司机签劳动合同上保险,定位是“对价格不敏感,更注重品质的白领用户”,这一切都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是个完全说得通的“社会主义模式”差异化竞争策略。

但这一套并没有让神州专车在专车服务上获得任何竞争优势——人们只讨论和选择滴滴快的、Uber、一号专车和易到的服务。但如果把竞争对手都归到“黑车”的范畴,自己不是就最正确、最合法,最值得被鼓励和扶持,获得了新的尚方宝剑加持,获得特许经营权了嘛。

这才是在低级的营销手段之外,神州专车背后的动机。


Uber对于神州广告的回应

几天前,小米翻出法律牌,指责乐视电视违规,全然不记得去年监管部门重拳下狼狈的自己;几年前,瑞星指责竞争对手东方微点的杀毒软件传播病毒,涉嫌犯罪,最后被发现是极其恶意的构陷。更激进的市场竞争甚至互相“抹黑”,恐怕现阶段都不可彻底避免,但用“政策”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段实在可以避免。本质上,“政策”从来不是鼓励竞争的产物。

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看到神州专车真的通过竞争让自己的模式最终获胜。


百度搜索:低级黑背后 神州专车意在“特许经营权” 查找更多相关信息!


Google Search:低级黑背后 神州专车意在“特许经营权” Find more information!


------分隔线----------------------------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