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市区的冯阿姨,退休后在顺义区杨镇田家营村租农家院养老,顺便开起了民宿。小院是北方民居三合院格局,独立院落220平米,宣传标签是“北方特色土炕+后现代新中式装修手法”。 田家营村紧邻北京汉石桥湿地公园,从东四环开车到村里一小时左右。村子还是原始的北方原生态农村模样。近两年因农村土地资源的盘活,村里出现不少加盖楼层的工地。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旁边的湿地公园还没完全开发,目前村子里有十余家民宿,民宿经济暂未成气候。 在海边、古镇、村庄租院子开民宿,是很多人的理想职业。民宿最早发源于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在台湾兴起。 大陆民宿从丽江、厦门、莫干山片区开始火遍全国各地,2018年民宿主题的综艺节目大热,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民宿居住方式。 城镇化加速,城里人开始怀念田园生活,周末乡村生态游、城市周边游发展迅速,以往的景点打卡观光式消费向度假式消费转变,乡村民宿市场扩大,旅游消费形态不断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去农村开民宿的人越来越多,部分地区已趋于饱和,民宿行业正在洗牌,有特色的中高端民宿消费市场正在扩大,早年农家乐经营模式迫切需要提质升级。目前长三角、云南等地区民宿经济发展相对成熟,各路资本开始在全国物色新的标的,期待下一个民宿胜地莫干山的出现。 去农村开民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相关网站上查到,北京顺义、延庆等远城区的农村,都有农家院出租,价格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出租年限有10年、20年不等,还有标注到70年的。 冯阿姨家的小院,刚正式开业半年,生意好于预期,北京城市周边游消费需求旺盛,中高端配置的乡村民宿在周末和节假日订购旺盛。10月中旬,据冯阿姨向记者介绍,客人主要集中在周五到周日三天住宿,经营半年下来的房费收入,基本可以覆盖掉一年的房租。他们已经与房东签订十年租约,每年房租五万。 2018年广东、成都等地也相继出台民宿相关法规,城市民宿特别是小区民宿,仍处于有争议的状态,监管在进一步变严,相关规范进一步抬高准入门槛,而乡村民宿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政策利好不断。比如北京、海南、上海等地都出台了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文件。 发展成熟的乡村民宿,往往与乡村振兴和发展旅游经济结合在一起,也最受到政策鼓励。 上海官方对乡村民宿概念进行了首次界定,乡村民宿就是小型的住宿设施,单幢的独体建筑不超过800平方米,高度不超过4层,房间不超过14间。另外,还对乡村民宿的条件进行细化,包括经营主体、经营用房、建筑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从业人员、诚信体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哪些人可以在农村开民宿?政策层面也在鼓励资本下乡发展民宿。上海发布的文件称,支持具有专业化经营能力的企业法人参与乡村民宿经营活动。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投资、租赁等方式,参与乡村民宿的建设和运营。允许有条件的农户以注册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将自有宅基地农民房屋用作乡村民宿经营。 “复制”莫干山 乡村民宿赚钱吗?民宿店老板的反馈冷热不均,但资本对于民宿的热情是持续的。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经营模式,均呈现不同的行业生态。 国内线上短租民宿平台获数亿融资的消息,不时出现,国际化的短租平台Airbnb也在中国拓展版图。据预测,中国在 2020 年有望成为 Airbnb 最大的客源国。 目前大陆民宿经济发展广受关注的是浙江德清莫干山,今年2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参加乡村振兴中外记者见面会时,见到时任浙江德清县委书记项乐民,他作为代表讲乡村振兴的经验,最先提到的案例就是乡村休闲旅游,成功培育了以“洋家乐”为代表的高端民宿新业态,被誉为中国最赚钱的高端度假村“裸心谷”,一张床铺一年的税收就达到了12万元。 一起来参加发布会的还有来自莫干山的民宿店主沈蒋荣。2018年国庆节前夕,记者联系沈蒋荣时,他正在河南某县城考察民宿市场。近期他还去看了青岛、北京密云、怀柔和河北野三坡,看当地的民宿市场。一方面是增加知识,了解市场,另外他也有将莫干山模式向外拓展的想法,同时也有地方邀请他去交流民宿发展经验,地方政府也希望能学习和复制莫干山的模式。 在浙江西塘古镇开了七年民宿的蒋皓,10月12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最近在江浙沪物色新的民宿地点,包括杭州天目山附近的指南村等,西塘的房子七年租房合同快到期,另外因为西塘民宿也相对饱和,当地正在持续进行民宿整治,相对来说,政策更友好,自然环境安静的地区更有吸引力。 对于政策环境,目前国内整体处在鼓励发展乡村民宿的时期,更欢迎外来资本进入,比如湖北武当山地区提出,当地财政预算1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奖励民宿产业发展,每个办事处启动一个民宿试点村建设,至少完成150户-200户的民居改造任务;湖北恩施鼓励社会各界发展民宿,对按照标准打造民宿的,按0.15万元/间的标准予以补贴;海南也提到,全省各级财政安排资金扶持民宿产业发展。 从市场环境来看,早年民宿发展密集的地区,政策门槛在不断提高,监管不断升级,类似云南洱海片区,还有环保整治的不可控因素。 蒋皓依旧计划在长三角寻找下一个民宿据点。在他看来,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小城市密布,居民消费能力强,同时城际轨道交通以及农村地区的交通,也都相对便捷。在一些考察点他发现,一些农村被集体改造,村子里原汁原味的东西消失了,这点很可惜,乡村失去特色,变成千村一面就舍本逐末了。 民宿是生活方式也是生意 对于开民宿,蒋皓始终认为,能赚钱是很重要的事情,前几年民宿经营状况更好一些,可以开开心心地交朋友,也开开心心把钱赚了,这也是很多店主开民宿的初心。 作为旅游网红达人,蒋皓的很多时间都在旅行的路上。今年9月份之前他在国外旅行了三个月,去了8个国家。对于整个民宿市场,蒋皓并没有莫干山民宿店主沈蒋荣乐观,他认为这两年入场开民宿的很多都赔钱了,包括莫干山地区,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有些地区市场饱和,同质化率高,消费需求较往年疲软。 另外,很多人还是抱着浪漫和情怀入场,以为每天遛狗、晒太阳就行了,事实上店铺需要专人打理,还要打扫卫生、办各种证照。下乡开民宿的另外一个风险变量,就是租房契约。民宿业主重金装修屋子,民宿生意火起来后,甚至有房屋业主反悔和恶意毁约,在合同租赁期未满,就将民宿产权收回自己经营,这种情况曾在云南出现多起案例。 近年去大理做乡村民宿的运营者,经历了更多诗、远方和现实的挣扎。三年前从广州去大理开民宿的阿岑,经历了洱海片区的环保风暴。 10月24日,阿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来大理开民宿的分两类,一是以投资为目的,包括引入资本运作,这两年来都没赚到钱,很多亏损严重,洱海治理关停了很多民宿,一些重金投资的民宿最后也不了了之。 另一类是像她和朋友一样,来大理生活,开民宿只是她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这三年的营收,她表示没有亏钱,和预期相比,一切在可控范围,有盈余足够生活。 在和各地民宿经营者交流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乡村民宿市场有明显的地域、气候差异,北方地区的乡村民宿,大多经营时间只有半年,南方受季节影响更小。 十一假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北戴河片区的民宿村,老板均反馈他们是五一假期开始营业,十一假期结束后歇业。北京顺义田家营村的民宿店老板则是十一月后停止接客。而乡村民宿本身定位也差异颇大,如果简单加以分类,一类是传统的农家乐,另一类是走中高档的奢华民宿。 沈蒋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5年以前,莫干山地区的民宿很多都还是初级版的农家乐,一间房每晚70到150块左右。他是莫干山最早做高端民宿的本村人,目前他还是德清县民宿行业协会副会长,经营着五栋民宿。每间房平时均价在1400元每天左右。莫干山现在已经是高端民宿的代名词,常年接待来自各地的学习和参观考察团。 沈蒋荣对高端民宿的发展比较乐观。他认为,中国人的旅游消费方式在发生变化,中产和富裕阶层的度假式消费让高端民宿迎来市场,大家是来这里住下休息,而不是去观光和打卡景点。但从他考察的很多片区来看,目前很多地方的民宿还停留在过去的农家乐模式。 在北方片区,消费能力最强的北京,周边也出现了类似的奢华民宿,位于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慕田峪长城附近的“瓦厂酒店”,官网房价在每天一两千到八九千人民币之间。不过从记者走访来看,目前北京周边大多还是传统的农家乐、农家院,比如北京的延庆地区,夏季高峰期这里的民宿接近客满,价格多在每间房100到300元之间,农家院环境简陋但场面热闹。 以农家乐模式为典型的还有北戴河片区的民宿村,从北戴河海边进入草场村,几乎每隔三五米就能看到标着电话号码的民宿店招牌。十一国庆假期,当地村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五十块就可以住一晚。“反正就是睡一觉,为什么不住我们的店,省几百去吃点喝点。”草场村的一位民宿店大爷向记者揽客。 针对目前乡村民宿行业存在的问题,也是国家层面发文“提质升级”的重点,在上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中提到,目前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外部连接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和污水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欠账多,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品和服务标准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建设意愿不强、融资难度较大。 10月17日,一位老家在武汉郊区农村的农业系统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有利于提升乡村整洁卫生和生活便利,但政府鼓励去农村开民宿要避免千村一面和过度饱和。 E旅行网 - www.iyatrip.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