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2014年,Facebook收购Oculus促使VR技术在消费领域爆发。旅游行业是VR技术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在旅游内容展示、营销以及观光和主题乐园项目细分领域具有优势。 今年8月初,携程宣布全面推出“VR+旅游”服务,在全国携程旅游门店提供全景VR沉浸式旅游体验,并且为游客免费开放。携程将此次大规模落地虚拟场景与人的服务深度结合的“VR+旅游”项目为行业首例。 在此之前,虽然部分VR厂商以及旅行社小有尝试,但尚未取得明显的效果。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内容单一、吸引力有限等问题。 多环节试水 携程此次的“VR+旅游”服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植入线下与门店服务结合。VR作为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客人全方位了解景点,改善行前选择、行中服务和行后反馈。这不仅改善了游客的体验,也能改变门店传统的口头讲解模式。 据介绍,携程门店与虚拟旅游体验服务运营商“全景客”合作,目前第一批20多个省市、300多家携程旅游门店已配备VR设备,免费提供给市民体验。未来,还准备为携程、旅游百事通和去哪儿三个品牌的门店都配备VR设备。 这是携程利用VR提升营销端效率的一次尝试,携程方面人士8月30日回复记者称,VR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让游客近距离地感受,不再局限于想象,尤其是针对中老年人群,能有效促进门店的成单率。但目前第一批VR眼镜放进门店的时间并不长,相关数据也不是很全面,无法准确提供。 “但从市场反应来看,‘VR+旅游’作为一种前沿技术此前已经有游客尝鲜,反馈的情况也不错,比较明显地促进了门店的交易,目前我们也在计划筹备第二批第三批VR落地门店的工作。相信随着VR技术的提升,未来全行业普及,也不是太久远的事情。”上述携程人士指出。 在此之前的2017年,携程已经与酷开VR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就“VR+旅游”整合相互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之势,以加快VR+旅游的落地,使得更多的用户可以通过VR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除了实景体验,VR还被旅游界寄予了“搜集数据”的厚望。 2017年2月,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任我游、HTC Vive发布“中国VR旅游云数据服务平台”。该平台以VR及互联网+为技术基础,集合即时通信、信息分享、在线娱乐、大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 中国VR旅游云数据服务平台整合了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的旅游大数据以及Vivepaper平台的VR旅游内容,通过任我游开发的智慧旅游门店交易系统落地至全国旅行社店面,为店面提供虚拟现实相关应用及云服务的相关解决方案。当时,中国国旅总社、中国康辉旅游集团、中国凯撒旅游、湖北宝中旅游、南湖国旅、厦门航空国际旅行社、厦门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七家旅游企业都参与了合作。 同时,对于品牌宣传,现在各种展览中的展商都积极布置VR的体验内容。在故宫今年在雅昌艺术中心的展览中,戴上VR眼镜,操作手柄瞬间“穿越”回过去变成了戴着大扳指的手,在这里可以拿起毛笔批阅奏折,或生气地扔掉桌上的砚台。 VR旅游营销方兴未艾,但对于游客来说,最直观的“VR+旅游”体验来自各类景区景点中的VR项目。项目方开始设计、采购VR游乐项目,打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旅游体验和穿越时空的历史再现和极限体验。 尚未大规模爆发 蓝驰创投专注VR/AR领域投资的何嘉伟告诉记者,总结起来,VR在旅游场景的应用可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用于酒店、景区的品牌推广,例如柏悦酒店、万豪集团,还有四川等省份的旅游局都拍过VR宣传片;第二种用于旅行社和OTA的线下销售卖团;第三种,是在酒店中推广旅游景点项目,例如温德姆酒店和洲际旗下的indigo酒店都有在房间内放VR设备;另外还有作为具体的景点项目,例如进入文旅小镇。 “现在的景点已经有点同质化,VR项目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用另外的一种形式做文化的展示。” 何嘉伟说,目前VR在旅游场景的落地,更多是VR公司、制作公司和广告公司在推动。 在“VR+旅游”方面,蚁视早在2015年就做了故宫文渊阁VR版,虚拟场景的制作、VR沉浸式游览、VR拍摄。 不过,蚁视创始人、CEO覃政告诉记者,目前蚁视暂时不做旅游方向了,而且历史上也做得不多。“作为主业为核心硬件技术的厂商,对于落地场景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具体在某个行业里的应用,自然有专门做应用的公司去做,如数字旅游公司,或者数字仿真的公司。” 覃政说道。 无独有偶,HTC方面也回应记者,在与国家旅游局合作之后,在旅游场景并没有新的应用。 而对于旅行社的部分,记者咨询了参与HTC与国家旅游局合作的七家旅行社中一家的相关人士,其表示对于落地的相关内容并无太多了解。 同时,记者咨询的一家华南地区旅行社高层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门店暂时没有考虑使用VR设备,他指出,虽然科技效应在旅游行业有所显现,但对于体量不大的地域性旅行社,获客最主要在于当地的地推和宣传,因为门店数量有限,VR展示效果可能不如多做活动。 何嘉伟表示,的确,虽然VR旅游营销在B端有一些落地,不过体量相对来说不够大。特别是传统的广告代理商,除了拍传统影片外,现在附加VR内容,可以推销给客户。未来或许可以尝试贝壳找房的模式,做成旅游资讯平台。 另外,VR在景区景点项目的落地也存在成本的阻碍。 根据普华永道VR顾问提供的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VR消费者支出大幅增长,预计2018年全年支出将达2.99亿美元,涵盖的四大类LBVR(基于位置的VR)分别为:商场、多玩家体验、VR电影院和VR主题公园。 在这四个类别中,VRCades的门店数量最多,全球大约有4000家,其中中国占绝大多数,为75%-80%。同时,VRcades的增长速度最快。2017年,这一类消费者支出估计为7900万美元,占所有LBVR收入的40%。 因为商场中的VR体验设备安装成本相对较低是其优势所在,虽然为客户提供的体验比较有限。而电影院和主题公园可以实现更大场景,更丰富的体验,但一次性投资大,所以,本身的数量不多,也造成消费金额占比不大或无法统计。 另一方面,VR需要戴VR头盔或VR眼镜这一点使项目并不适合长时间体验。华特迪士尼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Bob Iger曾表示,VR头显会阻挡观众视野,让观众在电子世界中错过其他场景,所以迪士尼公园对它不感兴趣。 内容待创新 与许多科技旅游类项目类似,VR+旅游也存在内容问题。 上述携程人士告诉记者,现在门店的VR眼镜都是合作方免费提供,内容也是由携程定期根据当下热点,联系合作方进行更换,或者维护,内容管理相对简单。“比如目前是暑期,热门目的地是泰国、新加坡等地,我们会联络合作方,增加这些地方的内容,以便于对应产品的销售工作。” 一般而言,VR内容的呈现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实景拍摄,第二种是3D建模场景制作,这其中又包含可以在场景中行走和不可以行走,每个VR内容制作需要设计师、程序员、拍摄组、后期制作等多环节、多专业人员配合。 实景内容制作相对简单,只需要利用全景相机进行拍摄。但这样的展示模式缺乏创新,而且在一些旅游项目中,需要更多的交互元素。 近年来,VR硬件快速发展,引发了市场对内容短缺的重视。何嘉伟告诉记者,在景点项目中,VR主要以卖项目的方式进入,这背后的产品和内容多为一次性提供,即硬件+软件的销售方式。例如HTC是直接和政府合作,会去集成和采购,VR硬件和内容一起卖。也因此,在内容方面,短缺情况不如2C严重。 “B端内容是按需制作,但好的内容在C端可能达不到一定量。开发优质的2C的VR内容产品需要内容团队支持,但目前游戏人才普遍集中在传统主机或手游领域。而在VR游戏方面,如果一款产品能够达到1000万-2000万的销量已经是不错的情况。”何嘉伟说,这些人才是否愿意放弃在影视、游戏圈的收入是需要考虑的。但对于一些初创或者准一线的游戏公司来说,VR也是他们希望借以弯道超车的机会。 可见,硬件层面的逐步升级已经开始倒推VR内容与平台的发展。在内容资源方面,游戏IP在运营到主题乐园等项目中有先天优势,除了能够充分发挥VR的交互效果外,也为游乐项目带来了粉丝。 E旅行网 - www.iyatrip.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