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旅行网 】(特约评论员 苏昱)研学旅行这个词最早出现于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 而在这之前,旅游界普遍的用词是游学,或者修学旅行。虽然在中国古代就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但对于旅行社来说,最早接触的是来自日本的修学旅游。笔者现在还记得20多年前看到几十辆满载日本学生团的大巴浩浩荡荡去景点的景象,港学联的游学团也成了各家地接社竞争的目标。由此可见,日本、香港在研学旅行先走了一步。 国内最早且影响较大的研学旅行产品,笔者认为是蓝图伟业在2000年推出的“我到北京上大学”夏令营产品。该产品主要组织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暑期参观北京的清华北大,火爆程度一时无两同,全国各地甚至包专列来北京参加,组织者赚得盆满钵满。不过由于组织者把工作重点都放在了渠道的建立,没有对产品本身精雕细刻,又由于产品本身没有技术壁垒,模仿者众多,而北大又对学生进校参观进行了诸多限制,产品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并且要求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时间,被OTA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传统旅行社突然就沸腾起来,各种专注研学旅行部门在旅行社中纷纷成立,相关研讨会、论坛甚至大会在各地均有召开,还有一些联盟、联合体也陆续成立。无论是大型旅行社还是小型作坊式的旅行社,也不管以前是否有过研学旅行的经验,大家摇身一变,都成了研学旅行的专家,拼命冲进了这个市场。 各大教育机构(如新东方、英孚)也不甘落后,纷纷成立研学旅行部门,结合自身特点推出了以出境游为主的研学旅行线路,更有一些机构(如世纪明德)将全部身家都押在研学旅行上。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研学旅行在全国遍地开花。尤其今年暑期,各地研学旅行市场异常火爆。但作为业内人士,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繁荣市场下隐藏的忧患。 1.产品不成熟,只做表面文章,换汤不换药。 很多研学旅游产品只是在原有的常规旅游线路上进行简单包装,对产品没有深入研究,开发的教学点不够,不能称其为研学产品。相关的例子很多,出境游加参观几所名校,国内游加参观几个博物馆或者是革命圣地,但在目的地也没能找到专业的老师或者学者带队讲解,参观过程完全是走过场,和多年前公费出国流行时设计的考察线路如出一辙。 2.行业标准缺位,过程缺乏监督,效果没有评价。 众所周知,教育机构如果要开发新的教育课程,会在课程之前进行前测,课程结束进行后测,再通过统计学方法检验学生课程前后的差异是否显著,从而评判课程是否有效或成功。 而目前的研学旅行产品没有标准,也没有任何监督和评估。学生参加研学旅行之后,在道德观、纪律性、自我认知能力等等各方面有无提高,根本无从考证。研学旅行的过程也无专门的监督指导机制,有些学生简直就是凑团打游戏,除了可能提高些团队意识外并无收获。 3.市场不透明,暗箱操作较多,影响行业良性发展。 今年暑期,笔者的朋友的孩子参加了北京某中学的研学旅行,线路是成都、青城山、都江堰火车往返五日游(含路程),价格居然是人民币三千好几,内行只要一看就知道利润率有多惊人,仅仅这一所学校一个年级的团,走下来就有几十万甚至近百万的毛利。 这样的产品学校没有走招投标流程,因为是学生自费;家长因为孩子和同龄伙伴出去见世面,也没有其他公司可以选择,只能买单。笔者特意看了印发的手册,大的字体是这个学校的名称,组织的文化公司的名称用了很小的字号,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么好的宣传企业的机会,却做得这么低调,其中原因或许是行业共识,你懂的。这种暗箱操作并非个别现象。 作为新兴市场,研学旅行必然会经历不成熟到成熟的蜕变,但是笔者非常担心这个新兴的市场由于存在某些问题,在初期就受到重创。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现在禁止公费旅游,但大家是否知道原本一些非常正常的政府或者国企出国考察、会展之类原来交给旅行社操作的业务,也因为害怕涉嫌公费旅游,不再交给旅行社操作了呢?笔者希望通过此文呼吁同行们重视以上的隐忧,共同呵护研学旅行这个新兴的市场。 笔者先抛砖引玉,就以上三个问题谈谈对个人看法。 首先,对于产品的设计,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是自力更生,仔细研究,反复打磨。多年前,针对蓝图伟业“我去北京上大学”的产品,笔者就指导当时的北大国旅做出了“一塌糊涂”(医学院、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的线路以及宏志班学生讲解的服务标准,市场反响很好。另一条路是请专业的人士做专业的事,笔者前年曾经和某机构的语文老师合作,共同推出了由诗人(语文老师)带队的华东诗歌创作之旅,在老师指导和江南秀美的风光激发下,参加的孩子们也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才华展示机会。 其次,对于行业标准,也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方面,同行们加强自律,加强领队导游的业务培训,不能再把以前低价团的手段(购物、加节目、降低食宿标准等)再用到这个市场了。另一方面,管理层也需要加强监管,不仅需要邀请专业的第三方(教育学院、师范大学)对一些研学产品进行设计指导和效果测评,更可以出台一些硬性规定抬高行业进入的门槛,比如要求讲解导游的等级必须是中级以上,或者带队的领队必须具有教师资格证等。 至于第三个问题,可能是最好解决的。只需教委出台一纸公文,凡是经过学校组织并计入评价体系的研学旅行,达到一定规模都必须进行公示和招投标,虽然不能杜绝暗箱操作,但一定会大大提高透明度,促进市场向公平、公正、公开发展。 总之,研学旅行既符合当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又能对内需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国家把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纳入学校综合考评体系,从而使研学旅行变成了刚需。旅游业同仁们在这么好的政策支持下,一定要群策群力,让研学旅行这个千亿规模以上的市场得到健康发展。也许研学旅行会成为旅游行业下一个投资的热点,而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E旅行网 - www.iyatrip.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