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措人才公寓房源,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
浦三路930弄大型人才公寓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王凯/摄(下同) 引才聚才,“住”是基本保障。拎包入住、租金补贴、免费车位……申城推出的人才公寓,解决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沪工作的后顾之忧。记者调查发现,沪上人才公寓在申请、配套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痛点,有待完善。 痛点一:房源少 供不应求耐心等 “可申请的房源太少,我们只能将公租房信息放在公司内网的二级目录下,只接待员工咨询、申请,不敢主动宣传。”昨天上午,在大虹桥开发区一家知名网络科技公司,人事部工作人员张小姐指着电脑屏幕说,即便是这样“藏着掖着”,还有200多人来申请公租房。目前,公司集体申请的100套房源都安排满了,还有150名符合条件的员工在排队,而且,很多人的等待时间已超过一年。 “公司注册在长宁区,有12000名员工,平均年龄26岁,其中7成是外地户籍,对公租房的需求非常大。”张小姐介绍,公司向长宁区公租房中心提出申请,获得百余套房源。如何解决房源不足的难题?公司无奈设置了申请门槛:在公司工作满3年、核心骨干技术人员优先等。 为何公租房受欢迎?张小姐调查发现,公租房大多分布在园区附近,和同地区房源相比,租金便宜20%左右;每次租期两年,且房租不变,让租客更有安全感。记者从浦东新区公租房管理中心获悉,浦东现有公租房约6000多套,一直供不应求,85%的租客是本科及以上学历。 优秀人才留沪“住”是保障 筹措人才公寓房源,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目前,申城很多企业、园区也在积极参与。对于一些暂时不能入住的租客,有关企业或园区是否可以试点货币化补贴措施,让更多优秀人才在上海安居乐业。 痛点二:挑房难 排队选房没成功 “每天上午十点,我都守在电脑旁,却一直选不到房,是房源太少,还是网络问题?”上周六上午,在陆家嘴某金融机构工作的胡小姐来到浦三路930弄浦东新区公共租赁房受理中心,咨询房源选择问题。半年前,她就顺利通过了资格审核,进入选房环节。新房源每天上午十点对外发布,她连续尝试了几个月,一直没有成功选到房,却不知具体原因。 无独有偶,在静安区工作的张先生也面临同样问题。32岁的张先生是湖南人,大学毕业后选择来上海打拼。一转眼,他在上海工作近10年,搬家超过10次,要么因为房租上涨,要么因为房东要卖房提前结束租约。他喝了一口水,无奈地说,频繁搬家让他没有归属感。听朋友说,自己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去年12月,他向静安区公租房中心提交了申请。 材料提交后一个月,张先生的名字便出现在“静安公租房”微信公众号公布的审核结果里。很快,公租房中心的工作人员通知他去选房,但房源都是一室小户型。“我今年刚结婚,想申请两室一厅。”张先生向公租房中心解释,得到的回复是,目前只有小户型,如果不选,就排队等。 “转眼半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接到电话。有没有二室一厅的房源?我在系统里排第几?这些信息都不知道,只好继续耐心等待。”静安区相关房源平时在公租房中心公布,但忙碌的年轻人很难及时查看。待选房源是否能上网公布?排队选房系统能否更透明一些? 痛点三:配套弱 吃饭出行没着落 在张江某网络科技公司工作的胡小姐更幸运。她是江苏人,大学毕业后入职现公司。因为外地员工多,公司集中申请了一批人才公寓的房源。排队等待一年后,胡小姐顺利入住张江汤臣豪园4期的人才公寓。 走进客厅,左右有三个房间,靠近阳台还有公共厨房间。每间房都有独立卫生间,私密性好。胡小姐笑言,月租1800元,而周边其他房源动辄月租翻一倍。人才公寓离公司只有十分钟路程,她还经常和同事步行上下班。 入住一年多,让胡小姐感到最不方便的是,吃饭没着落。由于人才公寓没有煤气管道,入住者想做饭,只能自行购买电磁炉等电器。上周六中午11时,记者看到,胡小姐楼下有4辆外卖送餐车。叫外卖是租客的首选,有时也会结伴去附近商业广场吃饭。“大家都知道老吃外卖不健康,但也没有更好的选择。”胡小姐说,她住的公寓楼有400多套房源,规模较大。“在一些大型人才公寓周边,是否可以设立白领食堂等配套设施?” 部分人才公寓的交通配套也有待提升。记者在临港工业园区采访发现,去年底开通的临港2路公交车,方便临港公租房的租客们出行。然而,发车间隔超过半小时,周末及节假日停运,出行难题依然存在。“园区人员上下班高峰,发车频次是否可以增加?”在园区工作的张先生还建议,周末早晚高峰也可开通一些班次,满足部分加班员工的出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