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承载着人们回归乡村寻找乡愁的情怀,应该是一个小而美的业态。 据媒体报道,由国家信息中心发起的共享民宿行业标准有望率先在海南试点,目前正由共享住宿专业委员会起草中。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该标准的顺利试点将在业内具有较深远的借鉴意义。 民宿是推动乡村旅游全面深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由于得到资本的助推,民宿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民宿市场准入门槛低、民宿门店盈利能力弱等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民宿业缺乏规范。民宿由民间自发兴起,长期以来处于无法可依的发展状态,除了无法保证服务质量,也常常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安全监管等;另一方面是民宿业同质化严重。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无论条件是否适合都在照搬国外经营模式,出现了形式单一、同质化竞争的现象。 笔者认为,在游客对旅游特色体验的需求不断提高的当下,民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个性化、多样化特点是其与宾馆酒店相比的最大优势。限量、定制、专属是民宿消费的内涵,民宿的核心价值在于品质生活的创造,每一家民宿都应是一种特殊休闲生活的创造者,体现民宿业主对自在、舒爽休闲生活的追求。因此,应当发挥优势打造具有特色文化内涵、成熟的民宿产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旅游需求。 民宿承载着人们回归乡村寻找乡愁的情怀,应该是一个小而美的业态。如何发展好、管理好民宿业,楔入乡村文化张力,不仅考验着各地政府的智慧,也是让游客住得踏实、睡得安稳、玩得尽兴的前提。 因此,增加特色和文化气息是未来民宿业提质升级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我国很多地区民居和城镇建设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这给民宿发展赋予了更加宽广的文化支撑,民宿经济发展在对地方优秀文化传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助力地方优秀文化的融合,为供求双方高效、合理匹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全域旅游的兴起,让景点观光式的旅游方式无法再满足市场需求,乡村的自然风光、农事体验活动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群,加上民宿在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上的优势,能够共同促进民宿市场的蓬勃发展。民宿的发展超出旅游本身的社会意义,对于新农村建设、扶贫,把更多文明的因素导入到乡村里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