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的儿子高考完了,看着曾经日夜“奋战”的孩子王先生很是心疼,他正计划着带儿子出去旅行、彻底放松一下。今年春节晚会上亮相的双子星号邮轮曾一度刷爆朋友圈,引起了王先生极大的兴趣,和几年前有过邮轮旅行经历的朋友交流一番后,他决定暑期旅游就选择邮轮出行。这几天王先生开始筹划购票,不过他在OTA上查询一番后却有点懵。“朋友说几年前邮轮票特别紧俏,可是我一查今年暑假的船票还有不少呢;朋友几年前坐的邮轮每人票价在6000元左右,我现在查询的邮轮比那时更好、更新,同样的线路报价仅3000元左右。”邮轮在王先生心里的“高富帅”形象一下没有了,他对记者说,低价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消息,但是如果价格降得太低也难免让人心生疑惑,他想知道目前中国的邮轮市场到底是怎样的?这的确是个值得一探究竟的问题。 热度有减,市场仍在 邮轮被誉为“海上流动的度假村”,不但集吃住行游娱购于一身,还省去车马劳顿,是旅游休闲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国人对于邮轮的感性认知大概是从一部影片开始的——“泰坦尼克号”,除了Jack和Rose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影片里那艘巨大的邮轮和海上不眠的夜生活也征服了观众:豪华的装饰、盛大的晚宴、各种剧场演出让黑夜变得那么短暂……现实中,我国开通首个邮轮母港航线是在2006年,根据国际邮轮协会(CLIA)数据显示,当年中国乘坐邮轮出入境的人次数为16万,此后连续10年增长速度都在40%以上,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客源地。为了从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里分得一杯羹,包括皇家加勒比和歌诗达在内的国际知名邮轮公司都信心满满地加码中国市场。2017年,中国邮轮市场母港邮轮共有18艘,包括皇家加勒比邮轮4艘,歌诗达邮轮4艘,公主邮轮2艘,地中海邮轮、天海邮轮等8家公司各一艘。 不过最新的统计数据很是“耐人寻味”,截止到2017年12月,以中国游客为主的母港出入境人次为478万,首次出现了增速放缓现象,增长为11%。根据国际行业期刊《Cruise Industry News》(邮轮产业新闻)的数据预测,2018年中国乘坐邮轮的旅游者数量或呈现负增长,大部分运营商都将削减运力。 目前,中国邮轮市场上的两大运营商巨头分别是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和嘉年华公司,有消息透露,2018年这两家公司均会减少派到中国的船只。比如,皇家加勒比可搭乘3800人的“海洋水手号”将返回美国,嘉年华公主邮轮品牌下的两艘邮轮也将被调派至欧洲和澳大利亚。不仅如此,皇家加勒比和携程联手打造的天海邮轮虽备受瞩目,也在不久前宣布将于2018年秋关闭。
以上数据似乎都在说明中国邮轮业将在2018年出现发展拐点。对此,嘉年华集团中国区总裁陈然峰的态度却并不悲观,他认为这次放缓调整正是邮轮产业相关各方能够慢下脚步思考未来邮轮产业该往何处去的时机,他判断中国的邮轮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业内知名专家谢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持同样的乐观态度:“市场放缓并不可怕,任何市场都是变化波动的,供给和需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是长期因素,有些是短期因素。”山东交通学院副教授戴友榆则表示,“虽然短期市场放缓,未来各邮轮企业在我国船只重整且优化航线后,潜力仍然巨大。” 有业内人士认为,增速放缓现象很正常,进入二三年短暂的调整期是必要和有益的,有利于邮轮公司和旅行社构架共赢持久的销售机制;有利于旅客对邮轮是旅游目的地的正确定位和认知;有利于改变近两年备受质疑的邮轮岸上购;有利于将邮轮打造成为休闲度假的生活常态,而不是一次性的体验。 由此看来,虽然遭遇波折,但业内人士对于邮轮市场的未来还是普遍看好。不过他们同时也客观地指出目前邮轮市场的供给端和消费端确实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增长太快,邮轮公司、旅行社和旅客三方都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谢燮如是说。 供给端边发展边挖坑 增长过快的供给端留下了不少坑,主要表现在同质化产品的高密度投放导致价格战和产品质量下降、“包船模式”陷入后遗症泥潭。 尽管中国邮轮市场前景看好,但在过去几年内各大运营商集中投放运力,难以避免供给过剩的风险。业内消息显示,2016年仅上海港的航次就比2015年增加了200次。产品数量增加,但同质化严重。从目前的情况看,各邮轮的差别主要在于船只的大小、新旧,线路则严重同质化。十余年来,邮轮产品一直以日、韩线路为主(占比90%以上),近几年虽然开拓了东南亚航线,但是数量相对较少,覆盖环太平洋区域及欧美、大洋洲地区的远洋线路则更少。除了航线之外,船上的娱乐设施、项目等也大体相似。如此一来,为了销售舱位,势必会加剧市场竞争,甚至打起“价格战”。 低价竞争的背后是产品质量打折。记者在朋友圈里发现了不少关于邮轮旅游的吐槽。网友吉祥如意说,岸上观光游安排了大量低端购物点,像“一日游的购物团”,如果不参加上岸观光,还要额外向旅行社缴纳数额不等的费用,叫人兴致全无。让吃货三剑客不满的是餐饮质量:几年前他乘坐邮轮时,帝王蟹、明虾随便吃,可是这次再坐邮轮他发现高档食材的供应量都很小,甚至有些高档水果开始切片供应了,想吃到味道好的菜品也需要到付费餐厅去,这个打算吃遍天下美食的吃货表示受到了一万点伤害!有业内人士透露说,3、4年前邮轮上每人每天的餐标为300元左右,现如今,已经降到了原来的1/3。网友Aaron则表示最让他失望的是表演项目:5天4晚的行程如果没有表演岂不很枯燥?可是看完演出他觉得更没意思了。有些节目是由船上的工作人员表演的,水准没法和专业演出人员比,看得人昏昏欲睡,他不仅要问“说好的高端娱乐呢?”网友大华吐槽的是船上的服务:能说中文的服务人员不多,有时候他甚至觉得自己是在考英语四六级听力和高考口语。面对语言困扰作为年轻人怎么也能对付过去,可是这种不便尤其影响老年人的体验。 其实追溯起来,以上差强人意的产品质量也是恶性竞争酿成的苦果。 “包船模式”的弊端最近也被屡屡提及。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我国市场上的邮轮产品大多是通过包船模式进行分销。所谓包船就是指某代理商买断一整艘邮轮航次的舱位,再通过各种渠道把船票分销出去,产品定价、销售和岸上观光都由包船商来安排。某旅行社员工对记者说,包船模式自2012年开始盛行,包船模式之所以受热捧,一方面是因为邮轮公司希望通过包船把风险转嫁给旅行社和代理商,实现旱涝保收,另一方面能保证代理商掌握充足的上游资源,从而取得更为灵活的定价权。这种模式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邮轮业迅猛发展的催化剂。 但是不少消息称,随着邮轮运力增加,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包船预付金比例一降再降,使得包船门槛降低,同时也加剧了价格战。包船模式下,包船商掌握定价权并负责领队、岸上游等服务,在竞争日趋激烈、利润越来越薄的情况下,许多包船商都把精力放在销售方面,无暇顾及产品服务,降低了邮轮旅游的品质和标准,使消费者体验质量急速下滑,本来处于中高端的部分邮轮产品已经与其他低端产品无异。 邮轮消费文化认知待提升 在国外尤其在欧美,邮轮是休闲度假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国内消费者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接受。据悉,中国邮轮旅游的市场渗透率只有0.05%左右,相比于全球的平均水平1.4%、美国的3.5%、澳洲的3.4%要低得多,尤其是内陆城市的居民对邮轮产品的认知度非常低。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市场渗透率的数据也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即中国未来的邮轮市场发展空间还非常广阔。 邮轮旅游倡导的是一种慢游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国内消费者的眼中,他们更多地把邮轮当成了一种交通工具而不是旅游的过程。《2017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在日韩航线邮轮旅游中,不少游客将期待集中在“买买买”,邮轮旅游的目的变成了购物旅行,偏离了邮轮高端休闲的本质。由此可见,邮轮市场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途牛旅游网发布的《中国在线邮轮出境旅游消费分析报告2017》显示,我国邮轮客单价约为5400元,单客贡献并不算高。这背后有休假制度的客观原因,80%以上的消费者出游天数在4-6天;也有客群构成等主观原因,据记者了解,除去暑假和黄金周,其他时间中国母港邮轮产品的客群中,50岁以上的游客占比高达70%甚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价格,因为老年人在消费方面还是比较节约的,而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很难发生改变;此外,供给端的价格战也让消费者持续观望,不断期待跳水的“白菜价”船票。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中国邮轮市场的消费文化尚不成熟。
结语 据悉,对于我国邮轮市场,未来会有大量支持政策出台,不过正如上文分析指出,该市场目前问题不少,若想实现稳健发展就必须注重构建健康的生态圈。此外也有专家表示不能只关注邮轮出境旅游,还要借助优势资源将我国打造成富有吸引力的邮轮目的地。作为教育工作者,戴友榆也有自己的视角,他说目前众多邮轮从业人员只是经过中介短期培训,专业性不足,教育供给端应该重视这个现象,在邮轮专业建设方面同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