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携合并后,某种程度上它成为了盘亘在新的创业者面前的一个黑洞,吞噬的不仅是流量、资源,还有资本的关注度,好消息是资本正在回暖。与之相伴,占据“客”的优势的存量头部玩家鏖战进阶,新生代力量则深耕供应链切“货”崛起为明日之星。 本报告将在线旅游的种种商业逻辑简化为“客”与“货”两大逻辑起点,并提出我们思考的线上获客三大流派的进阶之道,以及分析明日之星如何切货。 1、年收5.4万亿元 典型消费升级属性行业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总收入增速一直遥遥领先于同期GDP增速与人均收入增速,从2010年到2017年,7年规模就增长了两倍多,2017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1%。 2016年,中国旅游总人数为45.62亿人次,为人口规模的3.3倍,远超1.4倍的全球平均水平。 从目的地结构来看,国内旅游依旧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萨德”风波导致2017年中国旅客赴韩人数锐减48.3%,较2016年损失约400万人次。受此地缘政治恶化等负面影响,2017年出国游出现历史最低增速。 我们认为,在经历了2017年各种风波造成了增速谷底后,依托于广大中产阶级尚待挖掘的消费潜力,未来出国游仍有能力保持快速增长。 基于中国旅游业本身的快速发展,又叠加了线上化的过程,直观上的结果就是在线旅游市场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在线旅游并不只是一个线上化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也在帮助定义旅游行业。
2、资本市场:去携合并后 漫长“冰封期”逐渐消融 随着携程、去哪儿的合并,其后的两年间,市场热情逐渐回落,融资次数和融资额均明显减少,这一现象直到2017年Q4才有好转的迹象。
据统计,2010年到2017年间,一共有503家旅游类公司完成过融资,虽然仍有不少的创新者,但能走到C轮以及之后的公司却越来越少,几乎在下表形成了一块“真空”区域。直到2017年Q4,才再次有头部项目成功走到C轮、D轮融资。
就目前在线旅游市场格局来看,早在2003年便实现上市的携程,后成功合并去哪儿,已经独揽在线旅游市场的半边天,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盘亘在新的创业者面前的一个黑洞,吞噬的不仅是流量、资源,还有资本的关注度。 但根据我们的观察,市场一定程度上夸大了携程一家独大的影响力,在资本相对“冷清”的在线旅游领域,正蕴育着一些潜藏的新机遇。真正能把握机遇的公司,将是在“客”与“货”上面有自身独特竞争力的公司。 3、商业逻辑核心二元素:货与客 从产业链的角度,旅游上端是资源产品,末端是用户,虽然用户最终是直接和上游产品发生关系的,但上游产品对接用户的效率不高,也就衍生出诸多层级和形式的渠道。 所有的在线旅游本质都是渠道,它的核心只有两件事,一个是掌控旅游的资源,一个是找到客源,然后把资源与客源匹配起来。 无论是传统的旅行社(产品开发/代理/零售商),还是OTA,抑或各种媒体资源(搜索/社交媒体/攻略等),都是连接上游资源与下游客源的渠道。 没有哪个渠道是不能和用户产生联系的,只有联系的效率不同而已;也没有哪个渠道是可以完全替代他人的,每个中间渠道都有自己擅长的环节所在,只有分工不同的效率组合而已。
货的显著特点:
客的显著特点: 从独立APP到综合流量视角,第一集团已显著拉开身位。 作为渠道的在线旅游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获客能力,但在流量成本日益高企的今天,能持续获得超大量级用户的平台已逐渐收敛在几家头部企业中。 我们在独立APP的流量基础上,考虑到飞猪、同程艺龙、美团旅行分别有来自阿里、腾讯和新美大的流量支持,马蜂窝拥有攻略游记内容带来的流量,绘制出五大巨头的综合流量如下:
从行业大格局看,携程取得了无可置疑的先发优势。但面对广袤的市场和日益喷涌的中产阶级消费升级需求,我们认为在线旅游的格局还远未确定。上述坐拥客流量的玩家,以及一直尚未找到最合适抓手的腾讯均虎视眈眈,谋求变局的可能。 新兴人群的变化是供应链市场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正是因为新兴人群在兴起,消费者结构在改变,他们从原来单纯机票酒店跟团游,逐渐过渡到了,需要更加碎片化、个性化的目的地产品。买方群体的改变导致了供应链市场的改变,而能够抓住这一机会的玩家将拥有弯道超车的潜质。 4、存量巨头下一步比拼什么 线上获客主要分为三大流派:以携程为代表的通过标品机票获客,以马蜂窝为代表通过内容获客,以飞猪、美团旅游、同程艺龙为代表本身(或其所倚靠巨头)自带庞大流量。
在足够的连接用户与资源的“量”的基础上,下一步在存量巨头上中比拼的就是谁有差异化竞争的手段,我们理解的差异化的竞争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 用户认知差异。 携程、马蜂窝已然跨过这一差异,飞猪本身就有阿里的强交易属性,也基本跨过认知门槛。上述四大巨头中唯一手握巨大流量却无从发力的堪属美团旅行。美旅首要矛盾是如何让用户把吃喝玩乐和旅游服务的认知关联起来。 第二, 与交易密切结合的智能水平差异。 传统“货架式”陈列的效率一定会被淘汰;搜索的精准度高但相对窄带,对于长链条旅游决策反而覆盖不足;能和用户有更长接触时间、有强大算法支持、能根据用户行为更新迭代的产品才是未来。 第三, 服务水平差异。 当在线旅游与旅游同时混合跑,消费需求一下子爆发增长阶段,服务水平的差异可能不甚凸显。但后续一旦出现合作资源方服务、客户体验掉链子的时候,对用户的伤害几乎是不可逆的。当然,服务水平的提升是最苦最慢的活儿,需要时间去协调。 5、深耕供应链,不惧流量巨头 如果说“客”上的竞争更多聚集在存量头部“独角兽”玩家之中,新生代的力量则集中在“货”上能打通供应链的“明日之星”。 从投资的角度看,“客”上要找的是“独角兽”,“货”上要找的则是“明日之星”。 “货”的商业逻辑根本所在是供给有限,消费者的选择决策空间也有限,所以一旦控制了货源就意味着控制了客户、价格和利润率,以及毫无疑问的控制了市场份额。 这意味着即使在五大流量巨头的笼罩下,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做支撑、有身先士卒的供给和履约能力做基础,拥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公司,都可以源源不断地涌现。 在供给有限的市场里,国际化打法拿到一手海外目的地资源的KLOOK是绝佳的代表:利用美团点评国内战事频繁无暇顾及海外的时间窗口,KLOOK深耕海外目的地资源,有望打造出一个超越旅游范畴的海外版美团点评。 反例是途牛前期试图影响旅行社来控货,正因此,在历经波折后,途牛目前发力直采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