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旅行社退团、景区关停、酒店歇业、大量节庆活动取消、“十四冬”宣布延期举行……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对中国旅游业造成巨大冲击,内蒙古旅游业也全面停摆。 2月14日,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中青旅联科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葛磊接受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交通之声采访,针对疫情后内蒙古旅游业的振兴提出理性分析和具体建议。 应对疫情影响,倒逼内蒙古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针对疫情对内蒙古旅游的影响,葛磊表示:“冬季不是内蒙古旅游的旺季,从全局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内蒙古旅游业带来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但是,‘十四冬’延期举行,让内蒙古错失了一个宣传冬季旅游的好平台。” 与此同时,疫情也给内蒙古旅游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人们通过疫情开始反思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加珍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疫情造成人们被迫‘宅’在家里,疫情后,迫切期待到开阔疏朗、亲近自然的地方去释放压力。另一方面,疫情也让人们更加珍惜亲情、友情、爱情。最近有一句话‘摘下口罩后,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旅游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对内蒙古旅游而言,这两个趋势都是旅游产业的机遇所在——内蒙古有大天大地,最适合人们来‘放风’;内蒙古人热情好客,最适合人们来敞开心扉。作为内蒙古的旅游企业,有责任为疫情后的旅游市场做好高质量的产品储备。” 葛磊表示:既往的内蒙古旅游,经历过粗放式发展的过程,个别的地方甚至发生过“宰客”现象。此次疫情,为内蒙古旅游跨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做了一次整体动员:只有赢得了游客的满意,才能赢得市场;只有赢得了游客的信任,才能换来内蒙古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瞄准消费升级,打好产品创新的“四张牌”如何瞄准疫情后的旅游市场,推进内蒙古旅游的产品升级?葛磊认为应该聚焦即将到来的夏季,及早谋划,全力推动内蒙古的产品创新。具体来说要打好“四张牌”。 一是要打好生态旅游牌。内蒙古除了大草原,还有大森林、大火山、大湖泊、大沙漠、大戈壁、大黄河……内蒙古旅游不只是要发展草原,更要发展围绕多元生态资源的旅游产品。这其中,最大的机遇是沙漠。内蒙古的西部,积聚了中国形态最多元、可进入性最好、产品类型最丰富的沙漠旅游产品——巴丹吉林的沙漠越野、库布齐沙漠的响沙湾度假区、乌海的“到沙漠看海”等,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把沙漠打造为内蒙古生态旅游的第二张金字招牌,是整个内蒙古西部旅游的希望所在。 二是要打好文化体验牌。很多游客到内蒙古可能是为草原而来,但离开内蒙古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却是文化。内蒙古拥有极为厚重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资源,但要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还有巨大空间。比如我们的蒙古包,很有吸引力,但当前游客的满意度不高,亟待对蒙古包的旅游住宿功能进行升级,要融合传统的手工艺、独特的草原生活方式和现代化的、舒适的服务功能。再比如马文化,可谓是草原文化的灵魂,但当前旅游的马体验,就是有人牵着马带你溜达,根本体会不到纵马奔腾的豪情。有人说让游客自己骑马危险,那请问:潜水危险不危险?跳伞危险不危险?但潜水培训和跳伞培训本身就可以成为高消费的旅游项目,骑马为什么不可以?不要为一件事情做不成找借口,而要为把一件事情做成想办法。 三是要打好亲子旅游牌。内蒙古真正的旅游旺季只有七、八两个月,这个时间和暑期的亲子游消费市场高度重合。对于旅游旺季,我们最核心的目标不是无限度地提升游客量,而是要改善游客结构,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旅游的消费贡献。这其中,最大的机会就是全力发展亲子游。近几年,我们和内蒙古文旅厅联合打造了“少年那达慕”品牌,就是希望全中国的家长意识到:内蒙古是一个能让孩子们获得男子汉气概的地方,男子汉气概不只是学习骑马摔跤射箭,还可以学会如何礼敬父母,如何敬畏和珍爱大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