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旅游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今天是:

行者旅游

当前位置: Home > 酒店资讯 >

国际酒店品牌频遭撤牌 双方矛盾需合理化

时间:2016-08-04 来源:行者旅游 TripMaster.CN 官网:https://www.tripmaster.cn

  2016年酒店业接二连三的爆出国际酒店品牌被业主解约事件,市场需求有限与高端酒店加速扩张形成的矛盾,也让双方承受着巨大压力。

  2016年酒店业接二连三的爆出国际酒店品牌被业主解约事件,业主与管理方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今年5月初的无锡灵山元一希尔顿逸林酒店被撤牌,三亚海棠湾凯宾斯基酒店悄然改名成三亚海棠湾开维万达文华度假酒店,也隐约浮现国内本土品牌的崛起已经逐渐威胁到国际酒店品牌的地位。

  中国酒店创新论坛秘书长、澳洲中投基金高级副总裁张经邦指出,国际酒店品牌遭遇撤牌背后,实则暴露出酒店管理方和业主方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管理方经营不善和业主的强势往往双方离婚的两大主因。对酒店管理方而言,当前酒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令其管理压力空前巨大,而跨国酒店管理公司的管理经验水土不服也直接导致了其管理下的酒店业绩不佳。

中国酒店创新论坛秘书长、澳洲中投基金高级副总裁张经邦

  市场需求有限与高端酒店加速扩张形成的矛盾,也让业主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酒店入住率和房价不断下滑,但业主向品牌方缴纳的高额费用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如何让自身的管理更接地气?如何做本土化的市场营销和推广?这都是管理方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013年第一季度有一组数据,亚太地区和南太平洋地区所有酒店在未来到2017年为止开业计划当中大约有90多万间客房,其中在中国大约占57%,也就是中国大约有60万间客房在建中;但到今年第一季度又有一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计划在建中的酒店客房数竟然只剩下不到30万间,仅仅3年时间可能有的酒店已开业,但绝大部分是改变了立项性质,又或者根本没有建造。最新到2019年中国占整个亚太地区酒店开发总量大约还接近40%,市场相对在萎缩中。市场萎缩和酒店经营运营基本没有关系,但可以看到市场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在萎缩中。

  张经邦进一步指出,酒店越建越少,主要是由于开发商与银行融资方面的问题所造成。国家在2014年下达一指标,对于产业地产和商业地产的开发带进行大规模限制,银行对放贷金额标准缩减了20%,此举也使得开发商原先承诺地方政府的建设酒店的资金也套牢,这是国家政策面导致融资萎缩,导致不少酒店投资案停止运作。

  近几年房地产开发商也大规模建造文旅地产项目,而不再只是投资单一酒店物业,比如鲁能在海南文昌开发片区、恒大在海南海花岛上建设旅游、住宅和娱乐文化等系列配套,总体建造以30-50平方公里的综合项目最多,开发商现在更多找寻的目标是以基于融资和经营多样化发展,导致单体酒店经营现实状况相对较差,从未来总体开发数量也可应证。

  酒店经营不下去或者酒店管理合同解约,对一般外界人士往往只是看到表象,实则是酒店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的“信任”很脆弱。酒店管理公司承担酒店经营管理的全部责任,业主则承担全部财务责任。因此,业主往往认为自己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他们将自己酒店的全部经营管理权交给了酒店管理公司,却没有足够的权力影响管理公司的行为。另一方面,酒店管理公司则宣称他们受业主的雇用,为业主服务。他们代替业主经营管理酒店,是他们在创造经济价值,而不是业主在创造经济价值,而最终受惠者是业主。

  他也直指现况,国内业主与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嫁接本身就有很多“怪胎”,所谓怪胎指的是国内绝大多数的国际酒店管理公司与业主方签署的都是酒店全权委托管理服务合同,实际上在全世界各地方基本没有这类合作存在,任何一个酒店管理公司如果旗下有100家酒店,也就意味着旗下有100位总经理、100个财务总监、100个驻店经理以及数百位市场营销总监和公关等,一旦旗下同时有十几家酒店的人力资源合作关系发生变动时,管理公司自身可能就无法应付人员变动,如果一个酒店管理公司将自身的品牌经营与旗下酒店的奖励管理费、自身品牌输出费用等长时间相挂钩,绝对生存不下去。

  而当今多数品牌的经营都是依靠单体酒店品牌经营费用,国际酒店管理公司要能布局扩张成功经营必须以卖品牌特许经营或者智选特许经营的管理模式发展,比如万豪酒店集团旗下万枫品牌、洲际酒店集团旗下的智选假日品牌等都是,国内的全程委托管理模式未来也会逐步有其他市场营销转变,从非主流逐步走向主流。


百度搜索:国际酒店品牌频遭撤牌 双方矛盾需合理化 查找更多相关信息!


Google Search:国际酒店品牌频遭撤牌 双方矛盾需合理化 Find more information!


------分隔线----------------------------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