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酒店集团都忘了自己的初衷。前期做品牌塑造的时候,非常关注加盟商的细节跟投资回报。但有了资本的驱使之后,一切都变得疯狂。
今年以来,铂涛、如家、华住等酒店集团接连出现加盟商“反水”事件,一场席卷经济型酒店行业的风暴,似乎已经初露峥嵘。事实上,唱衰经济型酒店商业神话的声音,前年开始便已陆续有之——但加盟商的集体发难却集中在了2016。这意味着什么? 记者采访了多位“有话要说”的酒店加盟商,希望揭开乱局的冰山一角。经济型酒店是否凛冬将至,请各位读者自行判断。 生意不好做了 “跟你做一个比较常规的模型——100间房规模推算,看看现在经济型连锁酒店真实的营收成本状况,就知道为什么加盟商跟集团混不下去了。”某品牌酒店加盟推广部区域经理吕归尘(化名)正好负责酒店品牌推广加盟,这里直接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我们以**品牌为例,先是挂牌加盟,1间房3000,100间就是30万;管理费5%,如果年营业额600万,又要抽30万;从CRS中央预定系统过来的集团官网客人,每间房定额提20块,按照30%的会员渠道比例和80%的入住率(正常水平)算,一天600,全年就是24万;PMS的年使用费是3万,加上10万的加盟保证金,3—5万不等的酒店设计费……” 最终,吕归尘给了个约数:各项费用堆一块儿,应该在100到110万之间。 而除了这些还算合理的收费栏目,吕归尘认为某些酒店集团还有些做法值得商榷:会员卡强制定指标售卖、集团APP推广强制跟预定入住比例挂钩、积分货币化后让加盟商为积分买单.....这很容易让部分加盟商不满。 “一般来讲,酒店项目三年回本比较正常,最多不该超过三年半。”吕归尘谈到,年营业额600万,刨去其他成本按照正常1/3的纯利润来算,200万自然是达标的。但要从这里头对半分给酒店集团的话,加盟方一下就变成了要6年回本。“这还是拿入住率比较好的情况在算,如果下滑到70%以下,那就直接不用玩了。” 显然,矛盾集中在集团营收和加盟方回报的尖锐对立上。拿旗下经济型酒店当前遇到的困境来讲,刺眼的财报数据让酒店集团无法坐视不理。日渐高涨的加盟商情绪,也需要相应安抚举措——如家年初降低管理费,便可以看做是对加盟方诉求的某种回应。 “经济型酒店盈利能力的确在下降,但并没有那么夸张,”如家COO宗翔新不久前表示,目前经济型酒店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仍然是行业中最好的。如家在选择加盟商时,仍将5年能否收回成本当作底线。 “也不是说5年收回成本不能接受,但要具体情况来看待。”对于这一观点,吕归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个要看是以多少入住率来算,是在县级市租金在100万以下,还是二线城市租金在200到300万之间?一般来说,县级市超过150万的房租压力就很大,600万营业额里头房租就去了四分之一。要是超过200的房价才能盈利达标的话,加盟商压力依然很大。” 扩张,谁受伤? 对于任何一家酒店集团来讲,加盟商作为集团的合作伙伴,本身是有着深度的利益捆绑关系。在包括租金、选址等方面,为加盟方提供综合的投资回报计算方式与建议,这既是酒店集团对自身品牌的维护,也是对加盟商利益的负责。 然而就像某位业内人士所说:很多连锁酒店品牌之间本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很容易复制。所以,酒店集团抢夺市场占有率的冲动变得无可遏制。当整个市场处于非理性扩容状态下,问题就出来了。 “加盟商签约时是有所谓距离保护政策的,但在实际执行的时却容易出状况。”酒店产权网相关人士就表示,集团的思路很单线条:市场总是在扩容,加盟商选择自己总好过选择对手,既然有人愿意投资,集团自然乐见。 更有甚者,某些酒店集团会对一些物业的先天不足“放水”,并通过发放贷款或优惠性措施促成投资者加盟。 当然,酒店集团也并非完全漠视契约精神。众多“所谓定位人群差异化”的子品牌被不断推向市场,就被视为一种“曲线救国”的选择。然而酒店产权网人士认为,在集团客源本身没有太过严格细分的情况下,原有加盟商的入住率就因此直接被分流。 “一些集团子品牌仅仅是概念上的升级,细看来仍然是同质化严重”,吕归尘表示,“一家客房卖130元,另一家150元,这能有怎样的人群差异和层次区分?同一个会员体系下,加盟商之间不是被迫在直接竞争吗?” 据了解,某品牌加盟商之前在秦皇岛有4家加盟店,利润一直都比较可观;而当现在其他同品牌加盟商进驻,短时间商家总量冲到16家的时候,所有人的利润开始直线下滑。而作为始作俑者的酒店集团,已经拿到了稳定的加盟管理和流水抽成等费用。 “更要命的是所谓的特许加盟,直接挂一个牌子自己管理,什么培训体系都不做。”吕归尘谈到当前连锁酒店的过度泛滥时连连叹息。“我之前去内蒙住**集团旗下**品牌酒店,我到去之后,第一次见到内部连硬件标准化都没做,直接一个单体的旅馆挂了**的牌子,这是**集团旗下的子品牌啊!” “国际上万豪、喜达屋这些顶级品牌,都是祖祖辈辈经过几代人去打造产品;而我们很多酒店集团都忘了自己的初衷,前期做品牌塑造的时候,拿他当孩子一样养,非常关注加盟商的一些细节跟投资回报,现在跟有了资本方的驱使,一切都只能变得失控,进而疯狂。” “管不着”的加盟商 自本世纪初以来,住宿行业标准化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是行业利好。然而,当酒店集团发展至今,潜在的弊病开始显现。这样的问题也体现在内部管理上:单单以集团向加盟商委派店长为例,本身就有太多的矛盾。 “我一家店150间房,另一家店50间房,营收跟成本都不一样,店长工资却是统一标准在发,这本身就不合理。”加盟了多家酒店品牌的姬野(化名)告诉记者。 而据了解,某些集团的加盟店店长都是由总部统一直接空降。因为工资是由加盟方交由总部代为发放,业绩考核也是由总部完成,所以加盟商无权干涉,店长直接对集团负责。 “一般来讲,一个店长需要在酒店系统做很多年才能逐步升级到这一职位,但因为集团的新店铺得太快,人才供给完全跟不上,现在这些空降兵都没有经过多么系统规范的培训,凭着跟区域经理的搞好关系就行;集团对店长也没有太多能力上的要求,只要听话就直接调派,所以不要说碰到一些紧急情况,就包括卫生等一些基本环节都做得很差。”姬野说道。 而对店长的考核机制,也让一众加盟商大吐苦水。 “店长只听集团的,不听加盟商的,业绩考核全是集团来做,而集团的利润按流水来抽成,跟加盟方的真实收益无关。所以店长就只考核流水,不控制成本。很多时候这个店流水1000多万,集团拿走100多万,但加盟商有可能10万净利都没有。这机制本身就太有问题。” 更有加盟方的极端案例,暴露出投资者对酒店控制的彻底边缘化。 “有一个加盟商投资后一直埋怨说不赚钱,后来去店里看,经常碰到拿一个大几千近万的没有任何具体细节的报销单报销,加盟商一过问,店长说店归他管;后来加盟商发现,店长空降到这里干了几年之后,连房带车全买齐了。”姬野表示。 无法参与到酒店的运营、无权过问定价、利润增收可见不可得,这让部分加盟商感觉到憋屈。 “酒店价格本身是一个应市场需求,实时动态调整过程,我有家店经常入住率超过100%,但被集团控制不能提价,而手上另一个集团的中档品牌,有时候卖300多,有时候生意好卖500多,价格自由可调,这是可见可得的纯利润;但是对于**酒店来讲,为了保护直营店和同其他品牌竞争,包括为了提升入住率,牺牲的却是房价,这直接关乎加盟商的切身利益。” 可以看到,品牌连锁酒店在历经多年的野蛮无序发展后,与加盟商积压已久的矛盾正处于爆发的临界点。回避、压制解决不了问题,相关利益诉求需要引起所有品牌酒店的正视。 对于行业来讲,这或许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能让加盟商和酒店集团形成良性的谈判机制,以期达成和解甚至共赢。 但是,博弈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