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十大走势给中国旅游住宿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想象着未来酒店业的“需求侧”和“新业态”。 “供给侧”十大走势给中国旅游住宿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想象着未来酒店业的“需求侧”和“新业态”。 一、中国酒店住宿业“供给侧”十大走势剖析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旅游住宿设施约百万(途家万短租房源30万左右);星级饭店1.25万家,其中四、五星级饭店近4000家(32%)、三星级饭店6200家;星级酒店客房总数达到160多万间;国民出游率2.4次/年、2020年4.5人次,届时国内旅游市场60亿人次、出境旅游市场2亿人次、入境旅游市场1.5亿人次。 1、基于旅游资源上游整合的全新酒店时代已经到来。 在体验经济下的商务休闲者的新型住宿需求,让中国酒店及住宿业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发现了新的投资机会;但无论是产业投资还是品牌运营,都必须以“工匠精神”在自己的细分市场领域精耕细作(品质>品牌+连锁……专业之道、惟精惟一;工匠精神、优质服务)。 2、酒店管理公司轻资产运作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们仅能扮演酒店投资“供给侧”晴雨表的“点睛”作用。 国际、本土著名品牌进入二三线城市是以地方公共投资和商业投资存量为前提而非原始动力。而目前40%在三四线城市的7.2亿平方米存量的建成房产,在非标民宿设施通过“度假租赁”线上交易线下服务的商业模式融入并整合传统酒店业态的趋势已经明朗,“轻资产”委托管理的市场领域在酒店住宿业态下有待拓宽。 3、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更加细分的业态领域,中国酒店及住宿业的竞争仍然在进一步的加剧中。 在市场存量和商业模式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即使酒店集团或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如果做不好属于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事,就不要期待会在中国酒店住宿业的下一个新领域,如旅游地产、会展展览、养生养老、保健医疗等业态领域快速取得商业成功。 4、拥有国际视野和投资力量的“资本+专业”团队将是影响乃至决定中国酒店及住宿业从产业投资、品牌创设到产品创新的市场核心力量。 他们在中国酒店住宿业增量配置上发挥战略投资者的作用,并从根本上改变酒店职业经理人群体结构及其话语权;但面临巨大的酒店存量资产,“中国饭店行业中、高端饭店固定资产存量近万亿元,相当于五星级饭店标准的饭店固定资产达到4000亿元,迫切需要将固定资产所束缚的现金流释放出来”。此外,全国已经安装上电表但几乎不走字的6000万余套商品住宅,需要在酒店业态重构上另辟蹊径(如:从“传统酒店”到“众筹酒店”,从“分时度假”到“度假租赁”)。 5、国民旅游休闲潜在需求和数以万计的中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动,正在填补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共消费的市场空白。 由此带动的酒店新的增量及装修改造、品牌创设及连锁加盟、市场推广及渠道建设等市场领域,都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酒店市场最值得关注的投资领域与成长空间。 6、新锐酒店品牌的创设者们(如主题/精品/中端酒店)颠覆了传统酒店投资模式。 他们以特许加盟的市场扩张方式,将投资运营重点放在品牌设计、市场推广、销售渠道及会员体系维护等“软实力”上(轻资产连锁企业/重资产总部企业),并成为酒店投资方向的引领者和市场增量的推动者(中端/经济型:维也纳/锦江都城;主题/精品:安缦/花间客——风险资本代表:红杉、凯雷等)。 7、酒店投资经营者需要从酒店设计、资金筹措、委托管理伊始,将销售渠道和网络平台建设放到与酒店硬件投入等量齐观的重要位置。 销售渠道、会员体系、品牌形象等酒店无形资产不但会对酒店运营提供直接的系统支撑,在未来并购重组等资本游戏中也具有相当的市场含金量(如铂涛与锦江的兼并合作),而以酒店集团会员体系为代表的自主销售渠道,与以线上旅行代理商(OTA)为代表的第三方销售渠道之间展开的市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8、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迁演绎,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酒店及住宿业产业格局变化和酒店市场竞争的关键变量。 具有时尚特色的新锐酒店,尤其是连锁化运营的品牌酒店将会成为资本追逐的首选对象;永恒不变的仍然是酒店住宿业的本源诉求——对服务品质的极致追求:体验、愉悦、惊喜、感动。 9、中国酒店投资尤其是高端酒店领域经过35年高速增长,在重新审视旅游市场基础后进入了一个理性投资的新常态。 在2016-2020年期间,20家国际/本土著名酒店管理集团约1142家中高端酒店将在中国陆续开业,平均每年开业228家(比2015年460家开业运营酒店总量低49%)。 10、高速增长的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在“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家战略驱动下,将会引导中国投资海外酒店的区域流向与酒店流量(如:万达酒店及度假村境外投资、洲际酒店旗下华邑品牌)。 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及风险投资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始成为主导中国酒店及住宿业发展格局的决定性力量。 二、对中国酒店业的基本研判 中国酒店业新常态下的广义旅游住宿业理念正在形成,以星级酒店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已经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因素驱动,市场需求是酒店住宿业创新的根本动力。传统酒店业以及衍生的酒店管理业发展速度将放缓,未来更以“质量”为重,“互联网+”的市场要素正在重塑酒店住宿产业链。 高端酒店市场寒冬凛冽。近二年因宏观政策和经济调整原因,高星级酒店经营业绩不佳。高端酒店发展因与经济发展关联度高,其发展具有一定周期性,必将经历复苏、扩张、收缩、衰退的阶段性轮回。在高端酒店领域,国际酒店集团的领导地位还一时难于撼动,但本土酒店集团的高端品牌正悄然崛起,正在由一二线城市进入三四线城市,但供大于求的高端酒店市场存量仍然制约着高端酒店本土品牌的可持续成长发展。 中档酒店市场秋风四起。中端酒店在高端酒店与经济型酒店二端市场的围合、挤压下亦然顽强成长,并呈现品牌发展的多元化和战略联盟趋势,使得其更具有发展创新的市场空间。 经济型酒店市场春风杨柳。经济型酒店市场以创新重塑形象为韧发,从高度标准化走向适度特色化,在巩固其连锁规模优势下,正在向中端酒店市场拓展兼顾。 三、中国酒店住宿业新常态下的业态创新 中国酒店业市场发展环境正在持续改善,广义上的住宿业理念在我国全域旅游的实践推动下正在形成,中国酒店及住宿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酒店服务业、酒店管理业在酒店地产业和资本市场的簇拥下亟待借机加快转型与创新,以“世界酒店大国”之力扛鼎“世界旅游强国”之基。 1、酒店住宿业态的演绎 基本观点中国酒店及住宿业态已经形成以星级标准酒店市场为核心,以品牌标准酒店市场为基础,非标准旅游住宿设施为基础增长点的三重业态结构并存的行业格局。 纵向透视:其等级划分已经突破星级划分(星级酒店一直是酒店住宿业的标杆和市场引领者),而形成一套从低到高的酒店等级酒店划分方法——经济型(如家/速8)、中端(锦江都城/智选假日)、精品(隐居/花间堂)、豪华(金陵/香格里拉)、奢华(万达瑞华/四季)。 横向透视:其业态分布细分涉及:商务会议酒店、休闲度假酒店、综合观光酒店、主题文化酒店、精品设计酒店、服务公寓酒店、社会家庭旅馆、民宿客栈,以及邮轮、房车、帐篷、集装箱、蒙古包等非固定住宿业态。 线上透视:互联网分享经济模式则演绎了度假租赁、民宿短租等非标住宿业态的快速兴起。 2、酒店住宿业发展的动力与创新 旅游业发展是酒店住宿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创新是酒店住宿业未来发展的利器,市场创新是酒店住宿业创新的根本动力。酒店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应以“质量”为重。经过逾20年酒店标准化、集团规模化的发展阶段,整个酒店业的规模将趋向平稳发展,在广义住宿业的权重影响下,其业态结构更为优化,酒店种类、档次更为合理。 创新因素:国家政策(养老地产/乡村旅馆)、商业模式(产权式酒店/分权度假/分时度假)、新技术应用(OTO/智能酒店)、新兴市场兴起(会议奖励/租赁民宿)、新生活方式(房车/帐篷)、品牌塑造(、地产转型等。 融合发展:住宿业在与航空、游轮、博彩、餐饮、在线旅游等相关产业的业态整合中,找到自己的“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市场平衡点。 主流方向:主题化、精品化、特色化将逐步替代标准化主导未来酒店住宿业态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机会:国家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兴起;健康养生养老产业(金陵天泉湖养生养老社区);专业细分下的精品酒店市场;非标住宿及租赁市场等。 五、中国酒店住宿业七大业态细分格局与脉络走势 1.高端酒店:引领中国酒店住宿服务业发展的主旋律 高端酒店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截止2013年3100家四、五星级酒店总资产4600亿元;2014年上缴税金123.6亿元,提供就业78万人)。高端酒店的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局部性的过剩,需要市场转型升级和创新,当下正理性回归,未来仍有空间潜力。打造一批高端酒店的世界级中国自有品牌(锦江J品牌/首旅诺金、安麓品牌/万达瑞华、嘉华、文华品牌),探索高端酒店行业的“中国服务”模式(金陵4-8-32服务质量模式/细意浓情、卓越品质),是引领现代服务业、回归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主旋律。 星级酒店支撑半壁江山:国家星级标准构筑了高端酒店市场存在必要性(截止2014年底:1.28万家星级酒店/约1000家五星级酒店、3000家四星级酒店、6200家三星级酒店) 高星级酒店经营效益下滑:因其发展与经济发展关联度紧密,经营效益进入马鞍形谷底(截止2014年底:五星级酒店整体盈利5.68亿元,较2013年29.96亿元下降18.9%;四星级酒店亏损42亿元,较2013年32.9亿亏损增加1.27%) 高端酒店发展速度逐步放慢:国际酒店集团的地位一时难以震撼,但本土酒店的高端酒店品牌正悄然崛起。 未来五年(2016-2020),十大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大陆拟开业882家酒店(万豪172家/洲际159家/希尔顿175家/喜达屋147家/温德姆103家/雅高42家/凯悦42家卡尔森瑞德19家/FRHI(费尔蒙/莱佛士/瑞士)14家/香格里拉10家); 大本土酒店集团在中国境内拟开业260家酒店(重资产酒店集团板块4家:开元92家/锦江29家/万达26家/绿地18家/世贸14家;轻资产酒店管理公司板块5家:凯莱23家/首旅建国22家/君澜14家/海航12家/金陵10家)。 2.中档酒店:品牌多元化丰富酒店住宿业业态成长 市场细分定位准确的中端酒店(300-600元平均房价)正在侵蚀上下两端市场(高端/经济型酒店),因其经营绩效一枝独秀而受到资本青睐,并通过市场细分(中端酒店之高/中/低档次)及品牌多元化策略规模迅速上升(锦江都城体系/铂涛多品牌/桔子酒店系列/香格里拉·今旅)。 品牌是市场的倒影,中端酒店精选服务的高品质、高文化附加值和个性化主题设计较难复制。 在高低两端市场挤压下精选成长:以精选服务模式为需求特征的中端酒店,改变了全面服务型三、四星级酒店的产品及服务设施布局,突出以商务客人为主要对象的最核心的服务及设施,并做到高品质(核心产品理念:客房装修/床/布草)。 通过品牌多元化冲出市场重围:中端酒店相对于经济型酒店产品相似度高凹板,其则更注重差异化,强调多元化,时尚、主题、智能、设计等各类特征的中端品牌蕴生了精选服务型的商务、度假、社交、生活方式等酒店,丰富了传统酒店业态。 发展创新理念塑造中端酒店市场:中端酒店摒弃星级酒店的“大而全”经营理念,以及经济型酒店“千店一面”的市场现状,致力于客人生活方式的体验,如:定位主题化(喆啡文化主题);围绕顾客需求设计产品(维也纳/无人值守商务中心);创造附加值(尚客优/住宿+24小时餐饮连锁酒店标准);跨界产品融合体验(全季/星空传媒·好声音主题酒店) 3.经济型酒店:重塑大众商旅首选形象 上世纪末,经济型酒店进入中国酒店业市场伊始,就以其“四化”(品牌连锁化/产品标准化/客源会员化/市场网络化)分流传统星级酒店市场边际客源。 当下,八大经济型酒店集团旗下经济型品牌已占据中国酒店住宿业下经济型酒店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引自2014中国酒店管理公司(集团)60强发布排名:如家/铂涛/华住/格林豪泰/锦江之星/东呈/尚客优/住友),500多个品牌覆盖1.6万家经济型酒店、16万间客房(占160万星级酒店的10%)。 经济型酒店集团的必由之路是兼并和强强联合(金陵出售“金一村”/华住收购“怡莱”/如家退市私有化/锦江并购“铂涛”);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大幅提升加盟店比例;加速布局中高端市场,追求全品牌化发展(华住、铂涛:低档/汉庭、7天;中档/全季、稻家;高档/禧玥、希尔顿欢朋)。 精致型的快捷酒店是其市场发展分向(产品定制化、风格时尚化、功能智能化、服务人文化)——在民宿、公寓一旦突破社会法律和行业管理的瓶颈口,大量拥入酒店住宿业态后,可以预见经济型酒店的转型升级在所难免,而中端酒店市场正在向其招手翘望。 以创新重塑市场形象:产品升级创新(锦江之星酒店升级版,全面提升床品品质;7天酒店升级品牌/);服务流程创新(华住自助终端系统(选房/身份登记/支付);组织结构创新(尚客优U-CELL经营模式:大集团战略、小核算单位)。 适度特色化逐步替代高度标准化:地域差异化为经济型酒店提供了产品特色化的市场基础——7天推出品牌核心价值诉求“年轻的选择”。 经济型酒店的互联网市场基因:中国酒店住宿业后起之秀的经济型酒店集团进入市场之处就有着互联网基因(如家、汉庭、7天),尚客优(“优划算”平台,住宿费演绎为平台佣金)、东呈(“轻·连·聚·微”云酒店2.0版,手机即前台)等都以善用互联网著称业界。 4.精品酒店:酒店住宿业市场新增长点 精品酒店是体验经济时代的宠儿,业界对其并无统一的认识和界定,从形式上看Boutique酒店、设计师酒店、部分文化主题酒店都可以涵括在这一概念下,但“小(规模)、精(设施)、特(风格)”已成为精品酒店的市场形象标识,它是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产物,不会轻易被市场模仿和替代。 中国酒店住宿业发展精品酒店的时代已经到来,作为小众消费的细分市场,资本已经开始进入,并对精品酒店有三个视角的投资考量:文化原创性、产品独特性、经营创新性。 因其能兼顾投资者收益与消费者福利二个方面,在2014年美国酒店行业精品酒店的年客房实际收益(Rev PAR)超过完全服务型品牌酒店的20%。 酒店集团旗下精品酒店品牌独占鳌头:鉴于精品酒店业态受到消费者宠爱,国际/本土著名酒店集团均已推出自己的精品酒店品牌(洲际——英迪格;雅高——美憬阁;喜达屋——W酒店;凯悦——安达仕;首旅——诺金、安麓;铂涛——安珀) 独立精品酒店集团玉树临风:国内近年涌现出一批连锁化发展的独立精品酒店集团,既有定位较高端的品牌(隐居/皇家驿栈/花间堂),又有定位于中端的品牌(桔子水晶/帐篷客)。 单体精品酒店联盟化独树一帜:类似“世界小型奢华精品酒店组织(SLH)”的品牌性联盟组织,是促进中国单体精品酒店快速发展壮大的市场选择。以“中国精品酒店联盟”(2014年12月成立)为平台纽带的40家单体酒店代表了国内一批高水准、高品质的酒店成员(如广东十字水生态度假村/全球生态度假村TOP50)。 5.度假酒店:中国酒店住宿业的黄金时代 随着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中国将全面进入度假经济时代。《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进一步促进了“有钱、有闲、有旅游意愿”三个旅游休闲必要条件的落地实施,政策红利效应显现,中国50%的家庭在一年内有七天以上中短期/中长期度假、养生旅居需求。 快速推进的我国54.8%新型城镇化率为度假酒店提供了潜力强劲的新兴客源,家庭度假、自助游是大众度假酒店黄金发展期的主旋律之一。全国度假酒店市场70%左右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及海南经济圈东部地区;30%左右集中在中部地区。海南、云南、广东是度假酒店分布密集地区的前三甲(海南位居屈全国省份第一/1240家,其次云南/421家;三亚位居全国城市第一/400家)。 反腐新政对政务、商务、会议度假酒店市场带来的冲击,已经在“供给侧”极大影响了旅游度假酒店的原有市场格局。此长彼消,度假酒店的市场结构和发展路径的历史性演变及其市场效应值得期待。 以休闲度假为旅游目的的度假酒店住宿业态,其度假酒店本身可能就是旅游目的地(万达长白山旅游区),一座度假旅游服务综合体通过独到设计、周到服务、观光和休闲产品配套、特色食宿、娱乐、养生、康疗等一系列体验性项目和度假环境营造,为旅游业与酒店住宿业之间构筑了新的度假酒店业态链。 截止2013年底,海南三亚14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29个品牌、35家度假酒店营运/筹建,其中海棠湾滨海一线最佳地段规划“酒店带”正在建设32家国际知名品牌酒店群,其中已开业10家,年游客接待能力150万人次;2014年全国度假酒店新增总投资2500亿元,度假酒店市场“供给侧”发力正在优化“需求侧”的中国休闲度假市场的格局及走势,以消弭传统星级酒店、商务酒店等主流住宿业态在性价比、体验度及创新性的凹板,提升旅游消费者的多样性、个性化的住宿和度假需求。 度假酒店业态应从高端消费导向中低端消费:国际酒店集团旗下高端匹配多数已经延伸进了度假领域(喜来登酒店及度假村:Sheraton& tower/Sheraton& Resort),国内度假酒店品牌才刚起步(开元度假村/隐居/华住漫心度假;2014年复星集团参股全球第一大度假村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开创“一价全包”产品消费模式),未来应大力发展服务于中低收入者的平价度假酒店(欧美“住宿+早餐”度假旅馆),以及全国各地疗养院的市场转型。 度假俱乐部和一般度假酒店的差异在于其综合性的娱乐设施和会员接待体系(人均1000-2000元/天)。创新的度假租赁模式,整合分散、闲散的个人房产资源,集中进行租赁经营,提供线下酒店运营的延伸服务,打造性价比较高的旅游度假住宿体验(法律监管盲区/《物权法》、《消防法》)。 通过度假酒店市场培育成长及非标民宿突破住宿业态边界:将新的住宿形态纳入度假住宿设施体系(自驾车营地酒店/内陆游船/远洋邮轮/途家网度假租赁模式/红树林众筹分权度假模式)。 作为对不同区域和时段的度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分时度假模式(万豪/温德姆),在国外有着完善的理发体系和成熟的运营模式,随着国内旅游度假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及消费者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其未来在国内酒店住宿业再获新生(市场要素:需求(度假产品不是投资产品)/供给(从分散到集中)/交换平台(有信誉的大集团介入)/法规(《旅游法》实施))——航酒店集团/港中旅集团分时度假交换系统;明宇集团分时度假/时权酒店;红树林系列度假酒店分时度假产品;换房度假方式——交钥匙彼此迁入并体验对方生活方式(嘉联国际换房度假(中国)公司/好易换房旅游网/无忧换房俱乐部)。 度假酒店运营创新给酒店住宿业态带来生机:精准满足细分市场需求(自然醒/晚早餐/三好客房(床/沐浴/隔音)/户外活动设施;“儿童天使”(三亚将度假酒店);产品升级创新(仁安悦榕庄(仁安之旅/藏式生活);香港迪士尼乐园酒店(“迪士尼童话”浪漫婚礼主题服务)/新加坡滨海湾金沙大酒店(57层无边泳池)/庭院式度假酒店(隐形泳池)/雅典娜酒店(8层植被绿色幕墙));开发、转型医疗保健型度假酒店(医疗机构对人类健康的贡献率20%/亚健康亚疾病状态人群疗养院市场经营开发模式/金陵天泉湖养生养老社区健康生活理念);医疗保健主题酒店补充度假酒店业态(欧洲温泉养生酒店/中国台湾体检酒店/韩国美容酒店/瑞士羊胎素酒店/日本癌症治疗康复酒店/印度医疗酒店(苏梅岛)/南京同仁堂健康酒店(中医养生)/北京禅村酒店(禅修人士)/青海彩虹部落度假酒店(古海水温泉/藏医藏药) 6.露营地房车酒店:酒店住宿业车轮上的亮点之家 可以预见的是,在“一十三五”(2020年以后)期间,中国将有望形成一个巨大的房车露营地消费市场。国家旅游政策支持在少数民族地区和丝绸之路沿线、长江经济带等重点旅游地区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到2020年,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1000个左右。 房车旅游在欧美国家已经是人们休闲旅游甚至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欧洲一万人中有137人拥有房车;美国家庭房车拥有率10%/房车旅行爱好者3000万),并形成了完整的房车经济产业链(欧洲房车2012年销量14.7万、年营业额100亿欧元;美国房车总量960万辆、市场销售额108亿美元、从业人员约60万)。房车露营地逐渐从单一停靠式营地向综合服务营地发展,并被世界旅游组织列为“露营地酒店”(Camping Hotel)业态(全球房车露营地5.5万个,其中:欧洲3.06万个、美国1.7万个、日本1350个、中国300个/房车2.1万辆)。 旅游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年12月)已将房车、邮轮、游艇等产业作为旅游项目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房车营地已经成为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旅游项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房车露营地,国家旅游局开始着手制定《房车营地建设标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提出支持汽车旅馆、自驾车房车营地、邮轮游艇码头等旅游休闲基础建设;《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8月)》指定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及体育总局等共同指定《旅居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建设标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2015年7月)重点提出制定《全国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规划》和《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标准》 以房车营地带动式非常规发展房车产业市场:欧美国家是房车工业和市场发展带动露营地建设的发展模式,而中国则反之并向一体化方向发展——集合房车展览、销售、培训等于一身,并面临牌照、驾照、驾驶上路等使用规范及法律界定模糊问题,致使房车无法发挥“流动的旅馆”功能作用,变为房车露营地上停止的“车房”(如东部华侨城房车酒店/被企业运营商购买后固定安置在景区内) 房车营地依托景区环境围合建设:既可以发展景区客源为房车露营地客源,也可将景区设施作为房车露营地的延伸性服务设施及产品,同时延长游客观光逗留时间、提高景区旅游收益。 通过法规、市场调节,逐步改变房车运营模式:我国房车消费以租赁为主,同时以自行式房车为主流(占80%,欧美80%为拖挂式房车),均与国际房车及露营地酒店的主流模式相背离,涉及法律层面(全挂式房车无法上高速公路;拖挂式房车须工信部公示后才能上牌;驾照种类须与拖挂的机动车一致)。 房车露营地酒店发展的瓶颈口有待突破:我国房车制造标准的长期缺失使市场整体竞争力不足,房车消费受到限制;房车营地建设配套政策严重不足,诸多房车营地标准多头起草、发布,造成多头行业管理,如“营地”属性(风景区一般为林地不能建设永久建筑),以及过夜住宿需治安许可证(仅永久建筑可以颁证)等直接导致露营地酒店“两难”运营问题。而我国公路系统的质量及完善直接制约着房车上路,以及驾驶房车资质要求较高(6米以上自行式房车须B驾照;拖挂式房车须A驾照)。 7.度假租赁:重构酒店住宿业的契合点 度假租赁以个人或企业自有住宅为依托,借助在线平台或在线度假租赁运营商(Airb&b/100万套短租房源、HomeAway/190个国家50万套短租房源、途家网/31万套房源、去呼呼、小猪短租),向以度假为目的游客提供短租住宿和有限服务的酒店住宿新业态,是融金融、贸易、服务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在传统酒店、旅游地产无可奈何需要负担固定资产、人力成本,而销售业绩却逐年下滑且无法满足市场和顾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的当下,度假租赁业态凭借“分享经济”市场理念,迎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主旋律,通过互联网和在线平台达成线上线下交易,为酒店住宿业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 欧洲和北美住宿业40%的营收来自非传统酒店的度假租赁(整体营收达到千亿美元),30%以上的旅行者选择居停下榻是度假租赁而非酒店。服务公寓、酒店式公寓、度假公寓等分布在城市和旅行目的地的非传统酒店住宿业态则迎合了目前旅游市场的大趋势,而度假租赁酒店住宿业态创造了有别于传统酒店式公寓,集酒店、家庭于一身的住宿环境,强调居家体验、物超所值、房型多样、自在私密、更加自由、多元个性等业态特点。 以互联网平台整合分散的住宿设施:这是度假租赁业态不同于传统酒店住宿业的分水岭,使其在运营管理中不必租用房地产和设施设备,市场扩张成本极低,对传统高端酒店市场形成较大冲击(没有一间自有客房的Airb&b市值仅低于希尔顿而高于万豪、喜达屋、雅高、洲际、温德姆)。旅游房地产市场需要像度假租赁这种新型、多赢的商业模式来尝试解决困扰我国房地产业22.4%空置率问题(三亚部分地区空置率高达95%)。 独特的的管理运营模式支撑酒店住宿新业态的社交分享和居家体验:度假租赁基本上以“互联网在线服务+客房租赁+”为主流商业运作模式,属于知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特别强调文化、技术、体验、分享,是“分享经济”在“住宿”领域的完美体现。其强调分享的源头是空置状态下的短租房源,如果体验和分享消失,只剩下住宿功能的度假租赁也就黯然失色,与传统的酒店、公寓、旅馆别无二致。《2014中国度假租赁用户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对比传统住宿服务,服务式公寓提供的“居家体验”是用户选择租赁的首要原因,占比高达75.8%。 度假租赁业态面临的挑战和举措:行业界定模糊导致监管困难(国内尚无适用法律/房源的“灰色地带”/房客资讯无法导入公安信息系统);品质管理难度颇大(产品的个性化/房源的全球化/服务差异化);安全问题责任重大(房源的真实性及第三方认证/房客及社区安全保障);诚信体系有待健全(产品及服务标准/体验与隐私/投诉与追诉)。 此外,我国度假租赁业应尽快出台《度假租赁住宿设施等级划分标准》、《度假租赁住宿行业规范》等行业监管法规,着力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地方特色/异样体验),加大营销创新力度(数据库营销/大数据),加强战略合作(金融/保险/租车/家政/餐饮/物业/旅游),不断创新新产品及体验(运营专业化/产品多样化/房源细分化/设施等级化/作业标准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第三方平台作用(途家网/中国消协支持赔付的度假公寓平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