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酒店业和住宿业的格局在发生快速的改变,一个“变”字概念了这两年来很多的现象。这其中孕育了发展机遇。 (迈点网讯)中国饭店2016年会暨第十六届中国饭店全球论坛,将于2016年3月16-18日在广州富力君悦大酒店举办。本届论坛以“共享产业链生态经济”为主题,重点从“链接、互联、跨界、创新、并购”几个关键词来解读行业现状与未来。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后杨宏浩先生带来的权威报告《 2016 年中国酒店业形势分析与展望》,分享旅游住宿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和措施。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后杨宏浩 一、近两年酒店业和住宿业格局正在快速变革。 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两年酒店业和住宿业的格局在发生快速的改变,一个“变”字概念了这两年来很多的现象。这两天大家非常关注的具有戏剧性的事件就是安邦资本现在计划收购喜达屋集团,这次安邦这样的金融资本的介入很多人是没有想到的。虽然目前没有定论,但是在中国金融资本的介入是一个比较新的现象。在美国,一些大的金融资本,喜达屋的前身也是属于喜达屋资本,收购酒店后打造了一个大型的酒店集团,还有很多养老金、PE等都介入了酒店交易。现在安邦资金的介入我认为是一个信号,至少对整个中国的金融资本有一个示范效应,更多的金融资本未来可以进入酒店行业。以前以产业资本投资酒店的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中国酒店品牌正在成为世界性酒店品牌。 中国的目前有很多品牌,确实有很多品牌做得不错,但是,在世界的规模上排进前10没问题,中国将成为世界性的酒店品牌…。一个是技术的影响,互联网的技术正重构互联网的格局,互联网前几年通过OTA的形式,通过销售、营销渠道影响整个酒店行业,近年来,整个互联网技术直接的对酒店业造成了冲击。在国内的途家等的度假租赁这样的租赁业态在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通过在线租赁的平台把大量的、分散的、闲置的住宿空间在互联网平台上可以整合起来。而且它们整合后,它们的规模现在已经对整个酒店业形成了影响,可以看到最明显的是AIRBNB,他们已客房数来断,他们的客房数超过了酒店,AIRBNB在客房数量上排第一,而酒店集团已经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互联网对酒店业的影响非常的大。另外,它对整个酒店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再造,现在类似的模式很多,各有各的特色。 三、住宿业形态演化:更加多元更多层次 住宿业的业态在演化,向着更加多元更多层次转变,酒店业态也是多个层次的,有灌木丛生的,也有小草,也有苔藓。住宿业业态的多样化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住宿业态的演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住宿业的业态标准经过了星级标准到品牌标准再到非标住宿。星级标准现在仍然存在,但是因为它大概5年修订一次,很多方面不能满足酒店行业的发展需要,慢慢的势弱,边缘化。10年前左右开始,品牌标准取代星级标准,占据了上风。中档酒店更多称为精选服务酒店,适合个人更加需要的服务,高档酒店,全面服务的酒店,都代表着很多品牌的标准。就像一个高校,中国的高校有一类线,二类线,还有重点线,三类。我们划分的类就相当于星级标准,是最低的标准,早期的时候,很多酒店按最低标准建,很多三星、四星、五星都是很雷同的,但是我们的品牌标准,就像在一类线里面有北大、清华,中大,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标准,这就相当于一个品牌酒店。但是,消费者的需求非常的多元化,就像大学一样,光是这样的大学可能满足不了需求,慢慢的又出现了一些专科的学校,或者是专项类的学校,现在又出现了一些职业类的学校,更加满足我们的需求,非标住宿也是类似的,精品酒店满足很多人对文化和品味的需求,所以出现了精品酒店,慢慢又出现了民俗和客栈之类的,满足在价格上可能要稍微低一点的需求,很多酒店的格调不低,价格也不是很高。很多下面的住宿空间或者是住宿的机构,因为它们比较分散,现在出现了度假租赁或者是以互联网技术做平台的公司把它们整合起来,于是Airbnb、途家等短租这些业态都出现了。 这也说明了现在的度假租赁业对酒店住宿的影响我们已经真切的感受到了,有的是感受到威胁,有的是感受到机会,凯悦收购了一家比较高端的度假租赁的公司。前不久,雅高酒店也收购了两家类似的公司。我们对业态趋势的判断也可以从国际上一些大的并购来看,列举一下近几年比较有影响的并购,里面有几个类型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就是度假的目的地类型的酒店,比如说一价全包,还有凯悦收购的一家也是一价全包。还有度假类的,相当于一地全包,比如说万豪收购的一家,提出了对度假和商务方面的需求都非常的全面,在一个地方所有的服务都具备了叫一地全包,不一定是一价全包,有一定的区别。还有精品酒店的收购,另外是在线的租赁服务的收购,这和刚才讲的大的业态的变化、大的趋势相吻合。 1、住宿业和酒店业的发展模式的选择,模式非常多。 现在很多酒店集团在从重资产模式转向轻资产模式,国际国内都是如此在向这个方向转变。从内生型的模式向外沿式的模式扩大,近两年国际上的并购,国内的并购也在开始,并购中型酒店,高档酒店将来也会慢慢开始。还有一种是建立联盟的方式进行快速的发展。 2、 住宿业和酒店业的运营模式的选择,模式非常多。 从运营模式上看,有几个最近比较新的第三方管理模式,锦江收购的这个品牌在国内水土不服发展得比较慢,但是慢慢的土壤在具备,因为第三方管理模式有三方,一个是业主,一个是品牌,还有一个是第三方管理公司。现在第三方管理公司密谋品牌,也没有物业,有的是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国际国内的酒店都培养了很多,把这样的人吸纳过来是可以管理好这样的酒店的,现在很多人还是认为要交给一个大的酒店管理公司,我觉得未来会发生变化。第二类是度假租赁的运营管理模式,有很多类型,有的是平台提供咨询,有的是一个平台进行大数据管理和挖掘,第三个是像途家一样的,已经相当于一个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行管理的酒店管理公司。里面有一个比较新的就是软品牌,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了,而且现在大的酒店集团都纷纷推出自己的软品牌,软品牌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加到几十家上百家,它是介于单品酒店和品牌酒店之间的。对软品牌来说,如果你有一家单品酒店,不想加入酒店品牌管理公司,因为他要进行装修,很多改进,服务人员要按照他们的培训,而且业主失去了很多的自由,软品牌只需要加入系统,这个系统可能只是渠道,也可能会提供一些经验,加入后不需要对酒店的物业有一个最基本的标准,但是会有一个最基本的门槛,不会让你按照我的标准进行改造或进行培训,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发展非常的快。 3、金融投资的模式也在变化 在国外,比较成熟的是分时度假,也是现在的共享经济、分享解决的一种,只是他们分享的是我们大量闲置的酒店的客房。度假租赁更多是民间的闲置住宿空间。还有不动产投资基金,国内有几家已经在尝试了,开元和香港的一家公司都有尝试。还有金茂集团,张总昨天说他们的8家酒店,单是金茂大厦这一家,资产大概有200个亿左右,因为它有30多万平米,在陆家嘴那个地方的价格可能要200多亿人民币的价格,他们的收入也不错,利润相当于5个亿左右。我觉得我们在采取新的模式的时候,大家还要根据情况,特别是REITS的模式中国是很难实施的,税收降不下来,但是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很多都是以REITs的模式上来的。融资租赁,酒店里的大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四、酒店和住宿业的规模、贡献和业绩:被低估 目前很多人谈酒店的规模多大,业绩怎么样,贡献情况如何,我们看到的,统计的都是冰山一角,很多东西由于没数据没办法说,但是可以感受到。住宿业的规模我简单的说一下,其实在2008年的时候国家有一个经济普查,当时上规模的住宿业的机构数量是5.6万家,客房比较多,到目前翻一倍是没问题的。还有很多不上规模的。OTA的网站上说至少有32万家,有的说有70万,规模是非常大的,目前我们统计的星级酒店是1.3万家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上面有一个是每一年的住宿项目的开工情况,可以看到,多少年来每年新开工的项目都是4000—6000,项目的量非常大,这几年累计下来的增长速度非常的快,但是没有纳入在绩效方面的统计。还有住宿业投资的数量,从2009年开始,都是上千亿的,然后到2013年的时候已经达到3000多亿,到2014年速度慢慢的降下来了,特别是这两年的经济形势,我的数量是非常大的,未来国家旅游局正在建一个国家数据中心,未来对这方面会加强统计。 每个业态数量聚集得多少,可能我们下面对星级酒店搞得比较多,经济型的,精品多少不是太清楚。我觉得绩效可能不是那么差,很多人一说到酒店都用星级酒店的绩效来说,其实星级酒店的绩效假如用能拿到的北京、上海的门口城市的数据,这是星级酒店的历年的房价问题,下面是五星级酒店的评价房价,最下面是四星级酒店的平均房价。如果用增长率来看的话,每月的同比增长,可以看到,前面是2011年,有一段时间五星级酒店比较差。2012年比较好,由于八项规定,在有一段时间还是出现了下降。但是在2013年底的时候的最低点,2014年的最低点,2015年的最低点在逐渐的抬高,可以看到,整体的中心是逐渐抬高的,应该说形势在逐渐的好转,可能我们也逐渐的适应转型,逐渐的走向好转。 另外,平均出租率,因为是周期性的,我给的是阅读的数据,周期性的有增长,有低,春节的时候住宿率比较低。但是可以看到2013—2015也在逐渐的抬高,这是北京的,上海也是类似的。房价的同比增长率整体中心上移,上海比2011、2012年都好。业绩并不那么悲观。 人口红利对中国的发展潜力。马云前一段时间谈到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壮大确实非常快,目前,中国的中产阶级的数量已经是美国整个人口的综合,7年后再翻一倍,大概是5亿左右,他们对中高端酒店,精品的酒店会有很大的需求。再就是农村的需求,早一代的农民出来打工不会住酒店,在北京可能会住地下室,但是新一代农民已经开始住经济型酒店以及中档酒店,很多人拎着麻袋也会去住酒店,需求慢慢的也上来了。还有70、80后的群体,这一代的经济实力目前比较雄厚,我觉得70、80也是我们要抓住的,特别是中高端以上的应该抓这个。还有一个是屌丝,毕竟经济实力有限,可能中高端偶尔住一下,更多还是看70、80后,一段时间后他们也会成为消费主体。 酒店业贡献被低估:税收、就业;对服务业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培养人才,输出人才;提升城市、区域、目的地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地产项目的价值。 五、品牌塑造: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目前,国家提出制造业需要工匠精神。其实,服务业、酒店品牌的塑造也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很多人对民族品牌非常看衰,我觉得不是想象的那么弱,国际品牌也不是那么强的,也有弱点。 国内酒店品牌分布来看,出现了很多精品酒店,绿色的是国内和国外酒店品牌合作的。为什么我说国际品牌不是完全说能够包达天下的,这是2009年报告的图,有一些酒店在一线城市的绩效不错,二线靠前的可以,二线靠后,三、四线城市都是靠下走的,这是做2011年报告的时候专门对1000家酒店做的统计。国际的五星级酒店在一线城市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从评价房价,平均出租率,接待外国人的比重都是比较有优势的,但是二线城市的优势明显下降。四星级酒店可以看到基本和国内打平手,不管在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确实在高端品牌上非常有优势,这也是目前在中档品牌的层次跟国内合作都是主动出极,这是精品酒店。 万豪刚刚和东程酒店合作,进入国内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采取合作?还有希尔顿和雅高酒店,我分析了一下,它们在三、四线城市也不太好。因为万枫的品牌是以特许经营的模式,万豪每间酒店的特许经营费每间是27万美元,去掉高档的,中档的就100万左右,如果进入国内采取特许经营的模式一家赚个几十万块钱,投入大量的人流物流不值得,合作的话可以把品牌推出去,也可以拿到该赚的钱。 本土品牌培育:酒店集团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戒急戒躁;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要部位样,补位上,破除迷信,合适就是最好的,政府要调增激励政策;消费者要调整崇洋媚外心态,媒体要做导向;人力资源要有保障,“人”是住宿业的供给侧改革核心元素之一,薪酬、福利和激励都要有所改变。 六、“互联网+”战略:重塑酒店产业链。 我们要积极拥抱互联网,但是它不能改变酒店的改变根本的东西,因为不可能睡在互联网上。为什么说重塑整个酒店产业,从开发建设上,现在用大数据进行选址,用众筹,让公众参与设计,在市场营销方面有很大的改变。雅高酒店前不久对平台和市场进行开放,让酒店入住他的平台,让会员以及其他的消费者预订,市场的面扩大了,平台也扩大了。 然后是运营管理和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上有一个必须要说的,去年,有一些酒店集团推出了免费住酒店的模式,我觉得想法比较好,但是我有几个想法,这个模式要是大规模的推广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免费的是客房,是你的核心产品进行免费,这个产品的成本比较高,不像互联网上的影视、信息,边际成本很低,我们的成本很高,而且我们的视觉频率很低,这几方面决定了采取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当然,像台湾有一家酒店,目前也打出免费的口号,但是可以看到它的免费住宿是不免费的,但是把外围的产品进行免费,吸引人流,这种模式可能相对好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