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管理规定还在研究制定过程中。 9约6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七次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北京市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提出民宿管理规定在北京市旅游条例实施一年后仍未出台,建议年底前制定出台城区和乡村民俗具体管理规定。市旅游委提供的报告提到,《北京市乡村民宿管理导则》已经形成初稿,该导则目前正在进行试点,待总结试点情况后将尽快出台。针对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中回收的院落如何改造成“北京人家”,进行合法化经营,正在制定相关制度标准。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提到本市旅游目前存在几大问题,一是旅游业在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增强首都功能方面仍显不足,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目标还不适应,2017年,北京累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92.6万人次,发展现状与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入境游500万人次目标仍有一定差距。2017年,外地来京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不到3000元,市民在京郊的旅游人均消费仅100元左右。 二是旅游资源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本市一些世界文化遗产景区、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承载能力有限,而游客数量过大,景观也缺少必要的休养生息。 三是部分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民宿管理办法尚未出台。检查中发现,本市8000辆正规旅游客运大巴中,仍有大部分车辆未按相关规定安装内部监控设施。旅游条例第五十九条明确要求市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制定城区民宿和乡村民宿的具体管理规定。但截至目前,民宿管理规定还在研究制定过程中。 四是旅游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公共服务不能满足自助游、“一日游”需求,正规“一日游”信息分布散乱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建设有待加强。 五是非法“一日游”、不合理低价游等尚未得到有效根治。 记者探访 这边雕梁设计 隔壁陈旧简单 村民心怀疑虑 客房冷热不均 精品民宿为何难以融入“美丽乡村”? 记者了解到,在密云区溪翁庄镇金叵罗村的精品民俗酒店仅老友季和北井小院两家,其他的90余户民俗院落均由当地的农户自家院落改造而来。无论是外在装修还是经营理念上,由创客开发的精品民俗酒店在设计和经营上超前许多,与周围的乡村民宿相比显得有些“鹤立鸡群”。不过,部分村民的不理解、淡季无人问津等因素,也困扰着民宿酒店的发展。 记者在金叵罗村的部分民宿院落看到,发现农户自家建设的院落大多比较陈旧,样式也相对简单,以居民自家住房为主,毫无设计感。而在老友季精品酒店,鸟语花香,绿植林立,石板路面、玻璃外墙、吧台、长桌等充满设计感的景致随处可见,此外还有秋千架、图书角、儿童游乐区等休闲场所。客房也被精心设计成不同风格,美式、欧式等多种样式的房间可供客人选择,酒店还原了城市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有乡村的野趣,可满足游客对美和舒适的追求。 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看,民宿酒店与村外的环境存在天壤之别,其内部精致的装修似乎成为一座高端的孤岛。记者在现场看到,与老友季民宿酒店仅一墙之隔的小路还是一条泥泞的石子路,村里部分道路没有铺设硬化路面,村容村貌建设也还有待提升,村内的小广场周边还有一些垃圾杂乱堆放。 在入村发展精品酒店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阻力。老友季民宿酒店创始人梁晴透露,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以及对新生事物的不了解,当地农户对于新进村里的事物多少保持着一种疑惑的态度,部分村民认为,创客进入村中开发乡村旅游是一种“跑马圈地”行为。“比如在民宿筹建的过程中,尽管各项手续齐全,但仍会遭到个别村民的阻挠”。 梁晴还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存在明显的淡旺季,酒店房间闲置时间较长,这也是让她十分头疼的一个问题。“像我们这儿,平时工作日期间房间打八折都无人问津,而一到周末,尤其是周六,整个酒店就一房难求。工作日期间,我们的房间就很难利用起来,资源被大量闲置。” 对于这一问题,梁晴内心十分焦虑,但目前暂未想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记者 蒋若静) 回应 《乡村民宿管理导则》正在密云等区试点 市旅游委提供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北京市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提到,对于民宿,目前已经形成对民宿实行区别于旅馆饭店的管理模式的共识,《北京市乡村民宿管理导则》已经形成初稿,依据该导则,消防部门制定完成了《北京市农家乐(民宿)建筑消防安全基本要求(试行)》,公安部门拟对乡村民俗设立住宿登记联网管理系统,工商部门拟根据镇政府提供的经营场所房屋产权证明办理民宿工商登记。该导则目前正在密云区、怀柔区、房山区的重点村镇进行试点,待总结试点情况后将尽快出台。关于城市民宿,市旅游委针对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中回收的院落如何改造成“北京人家”,进行合法化经营,正在制定相关制度标准。(记者 李泽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