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靴子终于落地,旅游在其中已经削弱到非常明显了。 日前,中国机构编制网公布了《文化和旅游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谓为三定方案。 文化和旅游部合并之时,它的主要职责就已经确定下来,当时就能发现旅游在其中已经逐渐削弱,但是三定未出,削弱到何种程度尚不得而知,现在来看靴子终于落地,旅游在其中已经削弱到非常明显了,本次“三定方案”呈现的格局及传递出的信号对未来旅游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何为“三定”? 三定,即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更口语话一些,就是对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具体做什么事,内设哪些机构,内设机构有哪些职责/职能,部门有多少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等等。 该规定是中央编办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对国务院所属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所作规定的简称,主要指定部门职责、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 正平:“三定”方案,定一个文化旅游大时代 行业翘楚期待的文化和旅游部“三定方案”日前公布了,文化和旅游从此成为一个“合体”,形影不离。旅游在文化的相伴中,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阵地;文化在旅游的相随中,丰富了文化表现方式和传播载体。这是旅游地位的战略性提升,是文化建设的战术性转变。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自信以文化传承和发展为前提,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也不可能产生文化自信。没有思想的旅行,行万里路也无异于邮差。没有文化的旅游,抵达不了思想的远方。只有赋予文化内涵的行走,才是旅游。 文化和旅游在这样的背景下“合体”,旅游在经济属性之外,其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极大提高了。这种提高,表面上体现在国家属意旅游的传播能力,实质上要求旅游产品、产业、产能的体系性发展。文化自信为旅游表达提供了价值导向,旅游为文化自信搭建了通俗化的传播平台,承载了核心价值内容的旅游在传承、激活、弘扬、创新国家文化资源价值和构建国家文化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家属意的,不仅仅是旅游的经济带动作用,也包括旅游的民生性,包括旅游的文化性与社会性。 在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前提下,理解文化和旅游部的“三定”方案,定下的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职能,更是一个文化旅游的大时代,文化一如既往地重要,但它的重要找到了更好的创造方式、传播载体和产业体系,这也使得旅游变得更加重要的。这里有一个核心的思维问题,是分裂地看待文化和旅游部门合并,那个变强了、那个变弱了,还是以系统的、辩证的思维看待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文化工作思维和旅游工作思维是不完全一样的,文化是生产导向,有好的作品才是王道;旅游是需求导向,以游客为本,以市场为基。文化和旅游的合并,是互补、帮衬,不是割裂的,非此即彼的。因此,这种合并体现的是一种乘法思维,而非简单的加法思维。那些从“三定”方案的文字多少来粗暴断定哪个弱了哪个强了,都是简单的加减法思维。 大部制是将职能职责相近的机构、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予以集中,由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加大横向覆盖的范围,把本来是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变为部门内部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的不良现象。旅游高度强调统筹协调,各地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其核心职能就是统筹协调。 旅游部门做工作有一句话,“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把冲锋号”。组建文化和旅游部门,文化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文化产业赋能旅游产业,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都在一个系统内完成,这是文化和旅游的协调从外循环变为内循环。这种内生动力的转变,是“三定”方案中多几个字少几个字所体现不出来的。 从实际看,原国家旅游局只有7个司,文化和旅游部13个司,除艺术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不直接涉及旅游业务,其它11个司都设有旅游业务,这是数字的扩大。 “三定方案”的关键词有,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旅游统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科技、旅游装备技术、旅游教育、旅游产业及新型业态、旅游投融资体系、旅游资源、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红色旅游、旅游市场管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经济运行监测、假日旅游市场、旅游安全、旅游对外及对港澳台交流合作,涉及到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文化和旅游的“合体”,使旅游在产品建设、产业发展、产能体系和供给侧改革上,一定要把握旅游的价值导向,一定要明确旅游应表达的核心文化内容,一定要自觉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具体切入点。 王兴斌:三定方案 推进文旅融合 原北京二外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等荣誉的旅游专家王兴斌教授,对文化和旅游部职责定位、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发表看法,并表示“三定”方案出台,预示着下一步司局级以下的机构和人员设定的开始,机构调整正进入关键时刻。文化和旅游部门在观念上、机构、工作上磨合迈开了第一步。本文摘取部分精彩内容: 1、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是文旅部职责的主题 《规定》关于文化和旅游部的主要职责共13条,其中只涉及文化的有3条,同时涉及文化和旅游的共8条,包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市场推广、公共服务、科技创新、行业信息化标准化、资源普查保护和利用、市场经营、行业监管、行业信用、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对外及对港澳台交流合作和宣传推广等,涵盖了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的全部职责,并有补充。总的基调是推进文化事业、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2、推进文旅结合是业务机构设置的主脉 原文化部设有11个业务机构,即办公厅、政策法规司、人事司、财务司、艺术司、文化科技司、文化市场司、文化产业司、公共文化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对外文化联络局 (港澳台办公室)。 原国家旅游局设有9个业务机构,即办公厅、政策法规司、人事司、财务司、综合协调司、监督管理司、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司、港澳台旅游事务司。 文化和旅游部设13个业务机构,机关党委和离退休干部局两个党政事务机构是原一部一局相关机构的合并。13个业务机构中,只涉及文化业的有艺术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共2个,涉及到文化与旅游业的有11个,体现了文化与旅游业务的结合,是实现文旅部13条职责的机构保障。 文化和旅游部与原文化部、原国家旅游局业务机构设置相比:1)完全重合机构合并的有5个:办公厅、政策法规司、人事司、财务司、国际交流与合作局 (港澳台办公室);2)保留原文化部的机构有个:艺术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3)整合原有机构后新设置的的机构5个:公共文化司、科技教育司、产业发展司、资源开发司、市场管理司、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 3、新设司局,释放多个信号 1)新设公共服务司,组合原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与原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的职能,发出两个信号:⑴更加重视“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有助于改变旅游业建设中重景区、酒店、旅行社而忽视旅游公共服务的状况。⑵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的协调”功能,把为游客服务与为居民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管理结合起来,把大众休闲与大众旅游兼顾起来,更加合情合理。 2)新设科技教育司,组合由原文化部的文化科技司与原旅游局的人教司中的教育处的职能,发出三个信号:⑴对“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更加重视,对“文化和旅游行业信息化工作” 更加重视,要求对文化和旅游两个行业的信息化、标准化工作进行“协调”。⑵“指导文化和旅游高等学校共建”,这对高校文化、艺术与旅游学科的设置和建设将产生重大影响。原来旅游教育中侧重于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情况可能有所调整,旅游学科将会加强与文化、艺术学科的融合,处理得好不会削弱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内容。⑶更加重视文化和旅游“行业职业教育工作”,把职业教育与高等学校教育置于同等地位,符合社会、产业和市场需求形势,文化和旅游教育中长期偏重于高等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的状况将会得到改变。 3)新设产业发展司,发出两个信号:⑴统筹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市场管理等3个方面,形成资源、产业和市场的产业链,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⑵从资源、产业和市场3个方面加强加強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4)新设资源开发司,发出三个信号:⑴把“指导、推进全域旅游”放在“资源开发”的范畴中更加务实。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个新提法,它与“国家公园”是什么关系有待探讨。⑶把原国家旅游局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工作并入资源开发司,“承担红色旅游相关工作”之中。没有把红色旅游纳入产业发展司,这种设置更加合理。 5)新设产业发展司,组合原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与原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中的规划发展处的职能,发出一个信号:提出“促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表明文旅部将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如与自然资源部协调发展生态旅游,与农村和农业部协调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教育部部协调发展修学旅游,与国家卫健委及其老龄办协调发展康疗旅游、老年旅游,与商务部协调发展商务会展旅游,与体育局协调发展体育旅游,与国家民委协调发展民族旅游,与宗教局协调发展宗教旅游,与交通部协调发展空中旅游、邮轮旅游、列车旅游、自驾车和营地旅游等等。 6)新设市场管理司,组合原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与原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综合协调司的部分职能,发出一个信号:这里的“市场管理”是个 “大市场”概念,包括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政策、市场规划、市场经营监管、市场经营场所、设施、服务、产品等标准和服务质量,以及旅游经济运行监测、假日旅游市场、旅游安全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等。 7)新设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这里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包括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在“职责”第九、十条中指出包括“组织查处全国性、跨区域文化、……旅游等市场的违法行为”,可见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包含在其中,实际上是文旅市场的综合执法监督。 “三定方案”对于未来旅游的几点影响 文化和旅游部合并之时,它的主要职责就已经确定下来,当时就能发现旅游在其中已经逐渐削弱,但是三定未出,削弱到何种程度尚不得而知,现在来看靴子终于落地,旅游在其中已经削弱到非常明显了,本次“三定方案”呈现的格局及传递出的信号对未来旅游有如下方面的影响: 影响一:旅游业地位降低,未来旅游业发展在政策制定优惠获取方面将更加困难 如果各部门部分权重进行粗略来算,公共职能机构不纳入计算,剩下的机构中,旅游的分量连1/3都不到,可以说极其微弱,未来文化和旅游部队与旅游行业的维护与指导作用将远远低于原国家旅游局的作用。 因此可以预计的是未来旅游业由于缺乏相应的发生机构,在政策制定、优惠获取方面将受到的照顾会越来越少,因为本身就在大机构中不再具有相应的发声途径了。 影响二:旅游业地位下降,旅游的传播功能将提升 从“三定方案”中可以看到,旅游业的地位低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而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发展及其他配套的相关机构都在弱化旅游的相关职能,因此可以预计的是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在未来还会下降。 但是又可以看到,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偏重文化职能的机构中,强调旅游作为国家形象传播、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未来旅游的传播属性在不断提升,在国内能够最大限度的使国家政策、先进文化上应下达,能够让特色文化传承发展;在国际上,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了中国文化创新融合的可能,保障了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通畅,加快了优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速度。 影响三:“三定方案”并不真正懂旅游业,未来的产业引导性与支撑力不足 从本次的“三定方案”中可以明显看到,新成立的文化和旅游部对于旅游业并不真正熟悉,更多的是用文化产业的思路在理解和利用旅游业,从跟旅游息息相关的产业发展司与资源开发司的设立开看就能看出文化和旅游部对于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判断不足,还停留在旅游业是资源开发阶段,这符合文化产业的特点,却远远不符合旅游业的特征。当前中国的旅游业已经进入存量发展的阶段,旅游资源开发已经不是主流,存量资源的提升与发展才是主流,产业的引导与促进才是真正的着力点,但很可惜机构的设置并未能体现这些,加上对机构职能的描述,可以预计未来的产业引导与支撑力度将会非常有限。 影响四:“三定方案”联动不足,难以适应未来的旅游发展形势需要 原国家旅游局末期,提出了“旅游+”的概念,试图将旅游在经济上的影响力扩展至各个行业,例如“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有独立的部门推动,与其他各部委的联合发文也纷至沓来。事实上,截止至2018年,原国家旅游局的构想也已经基本实现,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大健康旅游、体育旅游……各个领域都在“+旅游”的道路上往前开拓。但是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三定方案”出台后,可以看到内部整合优先,“文化和旅游融合”成为优先操作,“+旅游”的概念很难冲出新的文化和旅游部,未来的旅游管理监控引导落后于国内旅游发展形势的局面很可能会延续很长时间。 一、关键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原来文化部:(一)拟订文化艺术方针政策,起草文化艺术法律法规草案。 原国家旅游局:(一)统筹协调旅游业发展,制定发展政策、规划和标准,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并监督实施,指导地方旅游工作。 现文化和旅游部:(一)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政策措施,起草文化和旅游法律法规草案。 对比小结:不再涉及“旅游法律法规的监督实施”的相关内容。 二、关键词:规划、机制体制 原来文化部:(二)拟订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文化艺术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原国家旅游局:(三)组织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和相关保护工作,指导重点旅游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的规划开发,引导休闲度假。监测旅游经济运行,负责旅游统计及行业信息发布。协调和指导假日旅游和红色旅游工作。 原国家旅游局:(九)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旅游局,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 现文化和旅游部:(二)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拟订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 现文化和旅游部:(八)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组织实施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 对比小结:不再具体涉及旅游经济运行、旅游统计、旅游信息发布、假日旅游和红色旅游等相关内容;没有再提到“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特别提到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三、关键词:重大文化活动建设、旅游形象对外宣传和推广 原来文化部:(三)指导、管理文学艺术事业,指导艺术创作与生产,推动各门类艺术的发展,管理全国性重大文化活动。 原来文化部:(五)拟订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推进对外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 原国家旅游局:(五)推动旅游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与国际旅游组织合作的相关事务。制定出国旅游和边境旅游政策并组织实施。依法审批外国在我国境内设立的旅游机构,审查外商投资旅行社市场准入资格,依法审批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审批出国(境)旅游、边境旅游。承担特种旅游的相关工作。 原国家旅游局:(二)制定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市场开发战略并组织实施,组织国家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推广活动。指导中国驻外旅游办事机构的工作。 现文化和旅游部:(三)管理全国性重大文化活动,指导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国家旅游整体形象推广,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对外合作和国际市场推广,制定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组织实施,指导、推进全域旅游。 对比小结:旅游形象对外宣传与旅游市场对外推广的相关内容模糊化;特别提到了“全域旅游”。 四、关键词:文化事业建设 原来文化部:(四)推进文化艺术领域的公共文化服务,规划、引导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指导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原来文化部:(七)指导、管理社会文化事业,指导图书馆、文化馆(站)事业和基层文化建设。 现文化和旅游部:(五)负责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现文化和旅游部:(四)指导、管理文艺事业,指导艺术创作生产,扶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的文艺作品,推动各门类艺术、各艺术品种发展。 对比小结:没有提到“旅游事业”概念;文化事业建设的相关内容模糊化;特别鼓励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 五、关键词:科技、信息化 原来文化部:(十一)拟订文化科技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推进文化科技信息建设。 现文化和旅游部:(六)指导、推进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对比小结:没有具体提到科技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第一次提到“旅游科技创新发展”。 六、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原来文化部:(六)拟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起草有关法规草案,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普及工作。 现文化和旅游部:(七)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普及、弘扬和振兴。 现文化和旅游部:(八)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组织实施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 对比小结:没有再体提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特别提到了“振兴”一词。 七、关键词:市场管理、监管 原来文化部:(九)负责文艺类产品网上传播的前置审批工作,负责对网吧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行经营许可证管理,对网络游戏服务进行监管(不含网络游戏的网上出版前置审批)。 原国家旅游局:(四)承担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责任。规范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和服务行为。组织拟订旅游区、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产品等方面的标准并组织实施。负责旅游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指导应急救援工作。指导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指导行业组织的业务工作。 现文化和旅游部:(九)指导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对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进行行业监管,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 对比小结:没有涉及文化市场监管的具体内容;没有涉及旅游市场秩序、监督、标准、应急救援等相关具体内容;均进行模糊化和概念化。 八、关键词:市场综合执法 原来文化部:(八)拟订文化市场发展规划,指导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负责对文化艺术经营活动进行行业监管,指导对从事演艺活动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 现文化和旅游部:(十)指导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组织查处全国性、跨区域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等市场的违法行为,督查督办大案要案,维护市场秩序。 对比小结:特别提到了“督查督办大案要案”;“旅游执法”属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范畴。 九、关键词:对外交流和宣传 原国家旅游局:(六)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赴港澳台旅游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对港澳台旅游市场推广工作。按规定承担大陆居民赴港澳台旅游的有关事务,依法审批港澳台在内地设立的旅游机构,审查港澳台投资旅行社市场准入资格。 原来文化部:(十二)指导、管理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宣传工作,组织拟订对外及对港澳台的文化交流政策,指导驻外使(领)馆及驻港澳文化机构的工作,代表国家签订中外文化合作协定,组织实施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现文化和旅游部:(十一)指导、管理文化和旅游对外及对港澳台交流、合作和宣传、推广工作,指导驻外及驻港澳台文化和旅游机构工作,代表国家签订中外文化和旅游合作协定,组织大型文化和旅游对外及对港澳台交流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对比小结:没有再具体提到“港澳台在内地设立旅游机构”和“港澳台投资旅行社市场准入资格”相关内容;特别提出了“中华文化走出去”。 十、关键词:其他任务 原国家旅游局:(八)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原文化部:(十三)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现文化和旅游局:(十三)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对比小结:除了“国务院外”,还特别提到了“党中央”交办的其他任务,并由“承办”变成了“完成”。个人觉得这点变化非常非常重要! 十一、没有交叉涉及的内容 原国家旅游局:(七)制定并组织实施旅游人才规划,指导旅游培训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等级标准并指导实施。 原来文化部:(九)负责文艺类产品网上传播的前置审批工作,负责对网吧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行经营许可证管理,对网络游戏服务进行监管(不含网络游戏的网上出版前置审批)。 原来文化部:(十)拟订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动漫、游戏产业发展。 现文化和旅游局:(十二)管理国家文物局。 小结:没有再具体提到“旅游人才规划和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资格和标准制定”;没有再提网吧、网络游戏相关具体内容,特别提出了“动漫产业”和“游戏产业”;特别提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管理“国家文物局”。 十二、内设机构 原国家旅游局:办公室、综合协调司、政策法规司、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司、规划财务司、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监督管理司、港澳台旅游事务司、人事司、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共11个。 原文化部:办公厅、政策法规司、计划财务司、人事司、艺术司、教育科技司、文化市场司、文化产业司、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对外文化联络局(港澳台文化事务司)、直属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机关服务局,共13个。 现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政策法规司、人事司、财务司、艺术司、公共服务司、科技教育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产业发展司、资源开发司、市场管理司、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共计15个。 对比小结: 1、办公厅、政策法规司、财务司、人事司、机关党委均是原两单位两两合并而成,名称不变或基本不变。 2、原国家旅游局的“离退休干部办公室”与原文化部的“离退休干部局”、“机关服务局”合并成现文旅部的“离退休干部局”。 3、原国家旅游局的“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司”、“ 港澳台旅游事务司”与原文化部的“对外文化联络局(港澳台文化事务司)”合并成现文旅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 4、原国家旅游局的“监督管理司”与原文化部的“文化市场司”合并重组成现文旅部的“市场管理司”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 5、取消原国家旅游局的“综合协调司”和“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6、延续原文化部的“艺术司”。 7、延续原文化部的“教育科技司”并改名“科技教育司”。 8、延续原文化部的“文化产业司”并改名“产业发展司”。 9、取消原文化部的“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并设定“公共服务司”。 10、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资源开发司”。 十三、重点总结 1、未来文旅部的工作将更加体现向党中央进行看齐和靠拢,并坚定了对党中央和国务院交办工作的执行决心。 2、无论是旅游和文化,比较从前两部门所规定的机构职责,现文旅部的机构职责均没有涉及更加具体内容,表述均“模糊化”和“概念化”。 3、对比原国家旅旅游局的机构职责,没有提到的内容包括:旅游法律法规的监督实施、旅游经济运行、旅游统计、旅游信息发布、假日旅游、红色旅游、旅游市场秩序监督、旅游标准制定、旅游应急救援、旅游人才规划和培训、旅游从业人员资格等相关内容。 4、特别提到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旅游科技创新发展”和“督查督办大案要案”等相关内容。 5、没有提到“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6、没有提到“旅游事业”概念。 7、特别鼓励文化作品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提到了“振兴”一词;特别提出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特别提出了“动漫产业”和“游戏产业”;特别提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管理“国家文物局”。 8、从内设机构看,对外形象宣传和市场开拓工作进行了整合,市场执法和监管、监督工作进行了整合,取消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旅游产业工作和文化产业的工作进行了整合,扩大了文化公共服务职能,强化了“资源开发”和“非物质文化”的管理工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