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的每口水里都有我的唾沫。 记者获悉,8月29日福州航空FU6509机组执行福州至昆明航班任务。 本该是一如往常的飞行任务,却在巡航阶段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而对于机组成员来说更是永生难忘。 众所周知,我国航司以及民航系统对于机组、乘务组所有操作程序都有着严格的甚至是机械化的要求,哪怕是上厕所这件小事都有相应的标准。 机组在上厕所时,首先需要通知客舱、挡餐车,等得到客舱回铃确认后,才可以按顺序出来上厕所,且有时间限制。 根据描述可以得知,飞机在巡航过程中,机组成员按照民航标准程序上厕所。 在当值副驾驶走到洗手间门口时,发现三号乘务员在对着镜子化妆,由于等候时间长,副驾驶在三号乘务员出来后指出:“由于公司对机组进出驾驶舱时间有限制,建议在三号乘务员不要在机组进出驾驶舱上厕所期间化妆。” 本是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提醒,却遭来了三号乘务员的口水“关怀”。 大约十分钟后,机组通过摄像头发现乘务组三号乘务员将口水吐在机载水壶里,随后将水倒入机组水杯里。 当班副驾驶看到后通知机长和二副,机组决定落地后通过公司AOC(运行控制中心)。 国际惯例 据海南航空刘姓乘务员介绍,机组与乘务员在大概率上都是不认识的,所有的排班都是通过航司APP了解到的。 那么也就是说,当值机组与三号乘务员并无旧仇,用口水伺候显然是临时起意。 那么这样来看,连机组都险些吞下乘务组的口水,那么作为乘客的我们又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了多少口水或是其他异物?这未免有些细思极恐。 2017年7月17日,俄国乘客Yevgeny Kayumov在社交媒体中上传了一段无意间拍到的视频。 通过视频内容得知,Yevgeny Kayumov是第一次乘坐阿联酋航空头等舱,如此“高大上”的体验让他感到万分新奇,随后镜头转向一名正在“工作”的空乘。 这名空乘正在将,其他客人喝剩下的香槟倒入瓶中准备“二次利用”。 这唾液的传递,让Yevgeny感到气愤并投诉了阿联酋航空,对此阿联酋航空则表示,“阿联酋航空致力于为顾客提供顶级服务。录像中揭露的事不符合我们的标准。我们正在调查。" 值得一提的是,用唾液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报复,已经成为了国际惯例。 2016年,据《今日美国》报道,在全球最火的匿名社交应用程序Whisper(耳语)汇总了一些空姐们在不用担心泄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大胆吐露的诸多秘密。 基于这款APP的匿名性质,这些秘密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非常高。在其中,有空姐明确表示,“如果有乘客惹恼了我,我会在他们的饮料中吐口水。” 此外还有空姐表示,“如果你快速地多次按“求助”按钮,我会故意减缓提供服务的速度。” 在当时,部分舆论还在嘲笑国外航司的“开放”,如今这种“开放”已经蔓延到了你我身边。 监管缺失 显然,福州航空三号乘务员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祸从口出”;反之,则带来了饿“病从口入”。 事实上,飞机上的肮脏事却不仅仅于此,厨房更是重灾区,或许很少有乘客看到过飞机厨房中,烤面包的烤箱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人了解过咖啡壶所处的工作环境,那种触目惊心绝对让人一生难忘。 众所周知,航空食品由专业的航食制作公司统一大规模制作,在保证干净卫生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大部分乘客的口味,更重要的是要方便存储、加热、取用与处理。 那么这个方便储存的概念有多宽泛?储存的最大时长又是多少? 已经转行做了旅行餐饮学教授的皮特·琼斯曾在瑞士最大的航空餐公司工作。 琼斯披露说,"与大家想象中供应商每天临时制作不一样,航空餐都是早已做好,然后放进冷库里储存,原则上这个储存市场不能超过三天。 但是根据IFSA的指导性文件宽松的标准,各大航空公司在实际操作中事物在冷库中的储存时间要达到5天甚至更多。 那么我国航司餐食安全又做出了怎么的保障?对此,有从业认识表示,公司为保障航班餐食,都是提早一天配备,从采购原材料到烹饪,再到装餐,配送,所有的服务都是公司内部完成,绝不假手于人。由于冷链保存,能够非常好地保证餐食的质量安全。 但事实,却扇出一记响亮的耳光。 7月28日,包先生一行8人乘坐祥鹏航空8L9719航班,从绵阳飞往三亚。飞行途中,在空乘人员的推销下,包先生一行购买了7份航空餐食,每份为45元,共计315元。 但令包先生没有想到的是,此次购买的飞机餐直接安全指数都暴跌。包先生拆开飞机餐后发现购买的7盒中有一盒米饭出现霉变,立即叫同行人员停止食用。 在早年间,飞机餐食管理更为混乱甚至不标注生产时间的面包口可以让乘客入口。 2009年2月3日曹先生搭乘吉祥航空公司的HO1166次航班从大连飞往上海,途中服务人员为每位旅客发放了一份航空配餐,这份航空配餐是由大连国际机场美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 在面包的外包装上所标明的“生产日期”一栏却为空白,曹先生寻遍整个外包装也没找到面包的生产日期,周围其他旅客的面包外包装均未见生产日期。 曹先生认为这种“没有生日的面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对旅客的健康造成威胁。 这样来看,在飞机餐中吃出头发、钢丝球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那么造成如此局面的根源何在?或许就是源于监管的缺失。 众所周知,当下航空食品生产厂家通常由航空公司注资成立或指定生产,其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航空食品制造商实际上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市场,形成了相对封闭、“自产自销”的内部运作链条。 那么这样的后果就是自我监管的低效和混乱,外部监督的不便与无奈。 但显然,整改这样的乱象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