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IPO,滴滴还是任重而道远。 从外卖到酒店,从无人驾驶到新能源汽车,从国内到国外,土豪滴滴想构建什么样的帝国? 跨界 9月3日,有报道称,滴滴出行预计投资印度经济型酒店OYO。 除了滴滴以外,OYO还曾获得红杉资本、光速资本、软银等投资。不久前,腾讯也有意为OYO注资,其估值从8.5亿美元飙升至20亿美元,有望一跃成为印度估值第五位的独角兽。 创立于2013年的OYO酒店已经拥有了印度最大的经济酒店网络,业务覆盖高、中、低三个层次,并且扩展到了东南亚、中国、中东、英国等多个海外市场。 oyo酒店房间 最近一年,OYO酒店在中国极速扩张。截至8月30日,OYO酒店在国内已经正式进驻超过140座城市,旗下拥有多达1250间酒店。 而在这次投资之前,OYO已经开始和滴滴联合造势,打出“与滴滴舒适同行,与OYO舒适共住”的标语。 这也是不是滴滴第一次跨界和酒店合作了。 两个月前,滴滴出行与在线旅行及周边服务的Booking Holdings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滴滴也获得了来自Booking Holdings 5亿美元战略投资。 通过合作,Booking Holdings 旗下的app 将为用户提供滴滴叫车服务接口,而滴滴的乘客也将可以直接通过Booking Holdings旗下的在线住宿预定平台Booking.com 或 Agoda 平台预订酒店住宿。 出门旅行无外乎“吃住行游购娱”。滴滴以“行”为基点,延展出众多触手伸向任何可能和“行”会产生火花的行业,且并不是仅简单站稳脚跟的意图。 以Booking Holdings为例来讲,若滴滴深化“行”以外的合作,Booking Holdings可由此获得在中国市场的新的流量入口,以应对来自本土OTA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将对国内包括携程、同程艺龙等在内的OTA业务造成不小冲击。 这更意味着,跨界成为旅游行业新入局者的常态。曾经,美团作为本地生活服务商也跨界到旅游行业,在OTA行业后来居上。 野心 近几年,滴滴的版图越来越大,不仅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几乎以垄断式的姿态坐上了国内网约车领域的头把交椅,并走出国门,投资了包括东南亚的Grab、欧洲和非洲的Taxify等多家国外打车应用,还入股了印度Ola、美国Lyft等多国打车软件。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很欣赏OYO的CEO李泰熙,他在参加“联想之星十周年”活动时曾表示,将向OYO学习。 “美国硅谷公司来中国很多,但是印度公司来中国发展的不多。OYO在中国一年时间招了两千人,所以像这样的眼光,这样的格局,其实跟硅谷一样的,他们第一时间想的不仅仅是解决中国的问题,而是全球的问题。”程维说道。 从这些话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滴滴出行的野心早已经走出国门。 今年秋季,滴滴出行与软银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在日本这一全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为本地居民和游客提供出租车打车服务和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同时,滴滴还开始对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共享单车领域发起了进攻。 滴滴无人驾驶测试车 新能源汽车方面,滴滴已经和多个汽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设新能源共享汽车服务体系,成立了“洪流联盟”。 无人驾驶方面,去年3月,滴滴就宣布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山景城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其也会从事滴滴出行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 共享单车方面,除了小蓝单车,滴滴还自主开发了“青桔单车”。 打开滴滴的APP可以发现,滴滴总共提供了快车、出租车、 专车、顺风车、单车、代驾、租车等共计十项出行服务。 然而,滴滴的野心从来不只是出行领域。 哪怕最近滴滴还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滴滴仍然新注册了两家公司,分别从事股权投资和投资基金管理。事实上,滴滴从12年发展到现在,除了顺风车业务,一直在加强金融投资、管理咨询等方面的业务和布局。 作为出行服务巨头,滴滴手持海量出行数据,在涉足消费金融领域时,这些数据对于放贷银行机构而言极具价值,将有效提升其风控能力,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制胜关键。 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滴滴为IPO做准备的动机变得逐渐清晰,分拆车服业务可以让滴滴的业务变得更加专注,而与Booking Holdings和软银的合作则让整体业务和品牌更加国际化。 四面楚歌 如今,滴滴估值一路攀升至600亿美元,网约车领域一家独大,但深陷四面楚歌境地的滴滴,真有底气说“我就是值600亿美元”吗? 我们不难想象出滴滴对于出行服务上的打算—— 国内,外出计划完成后,用户打开滴滴出行预订飞机票和酒店,到达目的地后直接呼叫滴滴专车前往所预定的酒店,并在滴滴app中购买所需要的午餐或者晚餐。服务一条龙的流程貌似十分美好。 而走出国门,押注其认为具有增长潜力的初创公司,以便日后不动声色地助力滴滴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 今年,网约车市场狼烟再起。美团在收购摩拜的同时大举发力网约车市场。其他如嘀嗒出行、首汽约车、易到用车、携程、高德等,都不约而同地向垄断网约车市场的滴滴发起围攻。 而经历郑州、乐清两起惊动全国的顺风车事件之后,滴滴出行的业务能力再次受到质疑和指责,也不出意料的受到更多监管的制约。 流量、高频、异地用车场景、投资实力等滴滴都具备了,理论上而言,滴滴若想接入更多资源,切入更多场景,做成一站式出行平台并不难。但是,企业是否有心想要将自己的产品做的完美,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 多元化和国际化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在资本市场,不少企业都被多元化拖累业绩,最终不得不回归主业。 比如海航集团曾经耗资3000亿元在全球“买买买”,然而在陷入流动性危机后,海航不得已“重回主业”,一方面不断甩卖与主业无关的资产瘦身,一方面也在腾挪整合航空资产。 再看万达,去年万达深陷债务危机,最终甩掉了约2000亿元的海外资产,才安全着陆。 与滴滴的多元化布局相比,更为尴尬的是,现在滴滴还处于连年亏损状态,2017年,滴滴的交易总额为250亿-270亿美元,整体亏损了3-4亿美元。 想要IPO,滴滴还是任重而道远。不如在多元化、全球化发展之前,先把本职工作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