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Uber 来说,它在共享单车领域的布局已经稍稍落后于全球的同业竞争者。
当地时间 4 月 9 日,共享电单车企业 JUMP CEO瑞安·赖普奇(Ryan Rzepecki)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宣布,JUMP 将成为 Uber 的全资子公司,所有 100 名员工将加入 Uber。赖普奇将向 Uber CEO 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报告工作。 Uber 随后在公告中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 Uber 已经集成了包括网约车、地铁、单车等在内的多种出行服务,这一笔收购将进一步丰富 Uber 平台的出行服务方案,用户今后可通过 Uber 选择最快、最经济的方式前往目的地。 双方没有披露此次收购的具体价格细节,此前有报道称,JUMP 考虑以 1 亿美元以上的价格把公司出售给 Uber。现在,知情人士称,最终的交易价更接近 2 亿美元。 JUMP Bikes 此前曾名为 Social Bicycles,创立于 2010 年。最初的 Social Bicycles 只是与城市管理者或者区域管理者合作,寻求技术输出,自己本身既不造车,也不运营。最终,这个品牌在 40 个市场用 1.5 万辆单车累计完成了 500 万笔订单。 去年 3 月赖普奇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他认为国内的共享单车公司,如摩拜、ofo 等,并不是最早为公共自行车加载智能化技术的团队,“Social Bicycles 团队才是第一个将这些技术商业化的团队。” 赖普奇称自己最初在 2008 年萌发了无桩共享单车的想法,2009 年申请了专利,2010 年注册发布了概念原型。 2017 年,国内共享单车市场的厮杀已经接近尾声,Social Bicycles 终于不甘心再继续坐山观虎斗。于是该公司在华盛顿特区推动了成立了无桩共享电单车系统 JUMP。 JUMP 电单车提供“踏板辅助”功能,即使用电动机辅助骑行。这些单车的时速最高可达 20 英里(约合 36 公里)。此外,这些单车同样不需要停车桩。 用户可以用智能手机解锁单车,并在使用完毕后用内置锁将车辆锁在架子上。该服务的价格为前 30 分钟 2 美元,随后每分钟 7 美分。 目前,JUMP 的每辆自行车每天平均被骑行 6 至 7 次,平均行程为 2.6 英里。 事实上,关于 Uber 收购 JUMP,业内早有猜测。今年 1 月,Uber 与 JUMP 合作推出了 Uber Bike 服务,用户可以直接通过 Uber 应用预订 JUMP 单车,但大多数的行程还是通过应用跳转实现。赖普奇表示,短期内跳转的方式会继续存在,未来有可能被彻底整合进 Uber 的应用中。 在与 Uber 达成合作的当月,旧金山市交通局(San Francisco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Agency,以下简称 SFMTA)批准了“共享单车 JUMP 作为该市独家试点运营单位”的计划,JUMP 公司由此成为了唯一一家实际完成了申请流程的公司。 SFMTA 表示,在 JUMP 试运行期间及未来的 18 个月的时间里,将不会向其他任何无桩共享单车发放许可。 JUMP 的这一次“独一无二的幸运过审”激起了当地同业竞争对手极大的反应。 ofo 要求 SFMTA 考虑重新开放许可审批流程,继续向包括自家企业在内其他符合要求的创业公司发放许可,但遭到拒绝。 在一封给 SFMTA 主管尔德·莱茵斯基(Ed Reiskin)的信中,ofo 北美政府事务主管戴维·伦敦(David London)表示,“对该机构不必要的不透明许可审批程序感到非常失望。” 除了要应对中国竞争者的不满情绪外,JUMP 还与原本拥有该城市自行车共享系统运营权的 Motivate 打了一场地盘争夺战。Motivate 之前已经与旧金山市政府签署了一份到 2025 年的独家运营协议,而该公司认为市政府为 JUMP 颁发许可违反了这项协议。 而这场争夺战的结果就是,JUMP 本来拿下的 1000 辆投放份额被缩减至 250 辆。根据该公司与政府达成的协议,到今年 9 月,Jump Bikes 才可以将运营规模扩大一倍至 500 辆。 到目前为止,JUMP 在全球 6 个国家的 40 个城市也仅有 12000 辆无桩且带有 GPS 的单车。这个量级几乎是 ofo 的十分之一。 对于买家 Uber 来说,这是科斯罗萨西被任命为 CEO ,并向软银集团出售股份谋求在明年上市后,实施的首笔收购交易。从时间上来看,Uber 1 月份与 JUMP 达成合作,2 月份开始投放共享单车,4 月份即宣布收购 JUMP,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对于 Uber 来说,它在共享单车领域的布局已经稍稍落后于全球的同业竞争者。总部位于印度的打车应用 Ola 在去年12月推出了 Ola Pedal,针对印度的大学校园提供共享单车服务。东南亚专车公司 Grab 在今年 1 月完成了与共享单车企业 OBike 的整合,而滴滴出行更是先后投资 ofo、收购小蓝单车,孵化青桔单车,足见其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