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美国市场上,整个竞争格局在近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老牌承运人受到了较大影响甚至冲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亚洲—美国市场在全球航空业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尤其是随着亚洲地区航空运输业的不断兴盛以及地处中东的承运人强势崛起,亚洲—美国市场(本文特指除中国大陆之外的亚洲其他地区至美国市场,中美市场另作分析)的竞争格局、旅客出行、市场结构、承运人分布和航线网络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中转是主要的出行方式 在亚洲—美国市场上,从地理分布、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等因素来看,亚洲客源地市场可分为东北亚市场、东南亚市场、南亚市场、西亚市场和中亚市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与北美地区经济联系强弱参差不同,各区域市场的收益情况差异较大。总体而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东北亚地区(特指日韩)的客源“品质”最好,因而成为亚洲—美国市场上主要承运人激烈争夺的对象;南亚地区的客源平均收益水平虽然不高,但是旅客总量可观,因此被各承运人看重;由于历史和经济因素,东南亚市场的地位不容忽视。 目前在很多远程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中转出行。数据显示,在亚洲往返美国的航空旅客中,近七成的旅客选择通过中转的方式出行,只有三成旅客选乘直达航班。形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在于,除美国和亚洲区域之外,包括第三方在内的各个枢纽系统在近年来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枢纽系统这一模式所特有的网络效应、资源使用效率和成本优势使得旅客在得到价格实惠的同时出行也很便利。于是,中转出行成为越来越多旅客的选择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以日本—美国市场为例,前六大中转枢纽分别是日本东京成田机场、阿联酋迪拜机场、韩国首尔仁川机场、中国香港机场、中国台湾桃园机场和中国北京首都机场。但就中转旅客带来的收益来看,美国芝加哥奥黑尔机场、旧金山机场、洛杉矶机场、西雅图机场、底特律机场和日本东京成田机场的中转旅客带来的收益较大。相比之下,迪拜机场、卡塔尔多哈机场的中转旅客带来的收益偏小。可见,各个航空中转枢纽的态势反映了新老枢纽系统的彼此竞争和对市场的争夺情况。 由于发展战略、政策配套、资源匹配、协调整合、运营效率和发展程度等不同,各个枢纽系统的综合实力参差不齐,这自然影响了依托于各个枢纽系统的航空运营主体的竞争策略。从市场收益的角度来看,旅客经由北美地区中转带来的收益最大,甚至接近直达市场的平均收益;东北亚枢纽占据地利和人和之便,中转旅客带来的市场平均收益居于次要地位;而近年来在全球市场上大放异彩的中东中转枢纽虽然在亚洲—美国市场上占有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但中转旅客带来的收益相对较小。 各客源地市场的竞争格局 在亚洲—美国市场上,身处其中的承运人针对具体市场的特点,纷纷实施不同的竞争策略,整个竞争格局在近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老牌承运人受到了较大影响甚至冲击。 在高“品质”的东北亚市场上,日本市场一直以高收益著称,而日本客源对本国承运人的高忠诚度也曾经是其一大特点。然而,时过境迁。尽管日本市场具有独特性,但这一“坚冰”正在融化之中。与日本传统枢纽的踟蹰不前相比,来自日本本土之外的其他枢纽系统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在价格、时刻、网络等因素的作用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日本客源被吸引经由日本境外的其他中转枢纽前往美国。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近年来,东北亚的韩国通过政策支持、资源倾斜、部门协调、硬件投入等措施不遗余力地将首尔仁川机场打造成为亚洲区域甚至更高级别的枢纽系统。举全国之力的首尔仁川机场不负众望,但在各种历史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仍有大量韩国客源经由日本中转前往美国。在韩国—美国市场上,表现抢眼的是中国北京和上海枢纽,其虹吸效应越发凸显。 中东枢纽在南亚(印度)—美国的中转市场上占有支配地位。在中东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大量来自南亚的劳工功不可没,这在客观上增进了中东承运人对南亚市场消费特征的了解,其品牌在当地市场上也渐渐得到了高度认同。同时,中东在连接南亚与美国东海岸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在中东强大的枢纽系统作用下,面对传统的美方承运人,中东承运人表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长期以来,南亚并无强有力的枢纽系统,且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南亚本土承运人在远程航线上乏善可陈。因此,在南亚—美国中转市场兴起后,中东承运人给两地直达往返市场和传统的强势承运人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此外,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因素等影响,中国香港在南亚(印度)—美国中转市场上也分得一杯羹。 东南亚客源地市场以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为主。这一市场区域的枢纽系统相对而言并不强大,因此对这一市场的争夺更多的是来自周边枢纽系统,如日韩枢纽、中国香港、中国台北和日益蓬勃发展的中国大陆枢纽,甚至中东枢纽也加入了战团。从收益品质来看,日本承运人依托其成熟的枢纽系统能够在收益水平和市场总量上获得“双丰收”;在历史文化因素的作用下,中国香港承运人的收益水平有不俗的表现;韩国承运人依托强大的枢纽系统也表现抢眼。然而,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尚未出现具有决定影响力的枢纽系统,各方的竞争态势相对均衡,但也仅限于目前。 承运人背后是枢纽系统之争 在历史发展和市场因素的作用下,目前从亚洲到美国的进入门户几乎都是美国承运人的枢纽。作为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全球工商业、国际贸易、金融、科教、娱乐和体育中心,洛杉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区域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丰富多样的经济活动,其自然成为亚洲进入美国的首选门户。具有悠久历史地位和重要现实意义的旧金山紧随其后,在市场上居次要位置。 受品牌效应、消费者构成、网络延伸、后续衔接、运营模式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美方承运人在亚洲—美国市场上长期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其在某些航线上甚至长期处于支配地位。市场上的优势自然会带来丰厚的回报,美方承运人对这一市场的长期耕耘也使其在市场回报方面表现不俗。 但是,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新市场力量的崛起、旅客构成的变化、新的商业和运营模式的强大以及其他综合因素的介入,美方承运人具有的传统市场优势正在受到挑战。无论就市场收益还是就市场份额而言,过去的好日子已经越来越难以重现。 就市场投入、网络的深度与广度、承运人主导情况、旅客中转构成等方面而言,美方承运人目前还没有专门构建针对亚洲市场的强大枢纽。这对于市场上的其他承运人而言,意味着巨大的潜在发展机遇。 亚洲的诸多承运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承运人依托强大的客源腹地市场或者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打造了具有竞争力的枢纽系统参与市场竞争,不但在本土市场上占据优势,对周边区域的虹吸效应也日益凸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些拥有主要客源地市场的承运人,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未能构建起行之有效的中转系统和强大的枢纽网络,因此在激烈的国际航线竞争中被边缘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无独有偶。凭借强大的枢纽网络崛起的中东承运人在这一市场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除了在南亚市场上的强劲表现外,凭借发达的中转系统,中东承运人在东南亚市场上的表现也很抢眼。可以说,枢纽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国际市场而言,早已不再局限于航线的竞争或者某一市场的竞争,更多的是不同枢纽系统的综合比拼。 |